谷歌網頁翻譯:「例如,在本國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在國外大學可能會遇到困難。人們常將語言和教學方法的差異視為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但更多情況下,其根源在於本國和留學國家在論文/作文方面存在的“邏輯發展差異”,而思維方式的差異才是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卡普蘭首先指出了邏輯發展中的這種文化差異。在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論文寫作指導時,卡普蘭一直對一個事實感到困惑:許多國際學生的英語水平提高了,但論文寫作能力卻沒有提高。Kaplan對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撰寫的論文進行了分析,並將邏輯發展的特徵按語域進行了直觀的分類,如圖1-1所示。」四八頁四九頁
這一段話讓我回憶起在獅子大學的往事。我的論文是趁著春假連休一個禮拜趕工拼湊出來的,假期結束的第一天趕快找教授審核通過讓我向學校提出該學期畢業的申請。教授也很耐心的讀完,並修改了許多地方,我歸納總結是名詞不知何時用單數何時用複數,冠詞不知何時用定冠詞何時用不定冠詞,教授也和我一樣的總結看法。於是教授當場允許我可以向學校提出畢業申請。
然後隔天有個同為電機的同學問我怎麼還沒開始寫論文,不想畢業了嗎。在場有另兩位同期進校實則為大傳所的師兄則哈哈大笑說人家早就寫好貢在書桌上擺好了哩。是的,教授修改後的草稿我置於桌上,心安又得意。
幾天後這位電機同學,拿著他被教授修改的論文來問我,泰和,我寫的東西怎麼會被改成這樣。我一看,太誇張了吧,第一頁就滿江紅。再仔細瞧,字彙與文法先擺開不說,光是句子的順序就被教授畫滿箭頭,乾坤大挪移,甚至同一個句子也被更改順序。段落也被調整順序,還有刪除半個段落,教授自己寫整個段落的。
看到這裏,我突然覺得是不是教授答應我的請求全力協助我畢業才沒有大改我的論文呢,如果再改個一兩次,該學期一定無法畢業。教授會大放水嗎,後來教授主動邀請我繼續讀博士的話,應該不算是放水,要求不多可以說得過,要求不嚴的話,沒有任何教授會拿自己的名聲與前途開玩笑吧。更何況教授說如果不想馬上接著讀,可以介紹我去工作賺錢謀生。
後來教授找我過去,翻開論文到某一頁,說這裏補上一段話,大意是什麼什麼,要我當場拿筆立刻寫,而且限我十分鐘內寫出來。我立刻照做順利完成,教授竟然朗讀了兩次,其中有一句再複誦一次,然後沒有修改說可以了,要我去向學校繳交最後版本的磁碟片。
今天遇到渡邊老師的著作,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在華國體制文化思考架構下,從小學到大學作文成績從沒過半的我,到了米國竟然和教授這麼合拍。文章架構,思考方式,論述順序不用改,甚至字彙也沒改,文法上改名詞複數與冠詞用法而已。
而我的同學,大概跟卡普蘭教授說的東洋思考方式一樣,外圍繞圈再觸及重點,被他的教授硬拉成英語直線式的論述方式,當然論文草稿第一頁就滿江紅滿滿的箭頭甚至重寫。
這大概可以歸功於我大一開始就一律讀英文原文書,不論要花多少時間查字典,微積分普通物理電子學教科書再怎麼厚讀不完影響考試成績,就是要硬撐下去。那麼大學以前呢,是閒書的功勞嗎,閒書也是中文寫的,可能有毒的被我過濾掉了吧。說不定我與生俱來就是如英語論述般的直來直往一直線個性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