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2036這就是我所說的神學

 由於上世紀世界分為民主自由陣營與共產鐵幕陣營,紅色已為共產黨專屬顏色,因此民主自由陣營中的左派共產黨徒多採用綠色系為代表色,也有乾脆就自稱綠黨的。綠色系的就是主打進步價值政治正確的最大推動力,環保、女權、工權、勞權、性權、多元、包容、永續等等口號。

 眼睛有視覺暫留與視覺疲勞的現象,凝視綠色圖樣一陣子,然後轉向看白色牆壁,會看到剛剛綠色圖樣變成紅色。

 第一段叫做社會學、政治學,第二段叫做生理學。認為沒有神的,這兩者叫做巧合。我把這兩者的一致性稱為神學,必然是這樣的,不過我不是先知,寫這篇廢文時,已是馬後砲。

2035也是和媽媽常去的五星級飯店自助餐

 中午的時候商務人士多,吃到一半,上班時間一到,餐廳就空出一大半了。有一次還在這裏巧遇阿姨(媽媽的姊姊)和表姐,問我在哪裏上班要名片,我兩樣都沒有,媽媽繼續哈啦幾句後,各自回座繼續吃飯,隔著房間不會尷尬。下午茶的時候,幾近包場,可以和媽媽靜靜的一起吃飯,拿菜也不會人擠人的感覺真舒服,媽媽也很喜歡這裏。

 對面的大堂酒吧,是我疫情前一年到三級警戒開始前的期間,常來坐很久,看電子書寫廢文的咖啡店。臉書上貼了很多這裏的照片,一壺茶、一盤水果、常常再加一大塊蛋糕,中午吃飽散步到這裏,坐到傍晚再離開去買晚餐。

2034最後一次在索多瑪

 我記得是在香港中環登山步道和登山電梯頂附近,以香港地狹人稠來比,這家咖啡店算寬敞舒適。魔多,魔很多,沒好事,小時候媽媽給我的觀世音菩薩鍍金項鍊留在索多瑪,從此我不再回望索多瑪。

2033和媽媽一起最常去的五星級飯店自助餐

 從退休前兩年到疫情前,大約八年多的期間,每個禮拜光顧兩次。退休前都是星期六日中午自助餐,退休後則有一陣子調整為星期四日下午茶。

 臉書送來動態回顧,我去年就說了,從此與我無緣。上禮拜讓陳員外請吃飯的時候還談起這個,我的判斷是,價格大幅上漲的結果衝擊到許多老顧客,包含常常去吃的十八趴加優渥年金的軍公教退休特權階層。餐廳遲早要改變型態,降價重新出發。

 既然動態回顧都送來了,我就順道上網看看,餐廳雖然還沒改變型態,然已經補上55歲以上貴賓另享資深優惠價的大約八折的價格。看來我的判斷不會差距太大,常客確實流失,打個八折試看看。

 沒想到我已經到了要用年紀吃飯的時候了,打了八折還是很貴與我無緣,我看看哪一天會改變型態,大幅降價。如果沒有,那就是我這幾年被大大的割韭菜,往後消費要全面降級了。

 慶幸的是至少有陪媽媽度過一段不算短的悠閒美好時光。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2032和媽媽最多共同回憶的一列火車

 七點整從臺北車站出發的自強號列車,圖中的105次那一班。十八年前是不是叫105次,已經不記得了,無論台鐵時刻表怎麼更改,改了多少次,七點整的這班南下列車始終不變。

 記憶模糊了,當時有沒有跟現在一樣停樹林站不確定。當時沒有普悠瑪號,不必像現在一樣在台中站停留八分鐘讓普悠瑪先行。因此當時到員林站的時刻大概九點四十左右,現在則接近十點,到嘉義站的時刻大概十點四十左右,現在則是十一點。

 媽媽陪我一起辦理爸爸後事的期間,都是起了個大早到火車站搭這列車。戶政、國稅,在員林後站,銀行在員林前站,都是走路可以到達的程度。地政在嘉義前站,走路有點遠,當時六十六歲的媽媽腳力好比我能走,通通都用徒步辦事。

 媽媽和我一樣都很能撐,中午公家機關休息的時候,我們也沒找地方吃飯,辦完事,回程的火車上買列車上兜售的鐵路便當來吃。這樣的行程十數次有了吧。

 後來高鐵開通,媽媽陪我去嘉義的時候都是搭高鐵。一樣沒有找地方吃飯,都是在高鐵站的摩斯漢堡坐了一陣子,或是隔壁便利超商買關東煮帶上高鐵吃。



2031民主只是授權的工具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應該是精英的人,進行了自我毀滅。政治家繼續迎合大眾的結果,大眾的心態開始汙染政界。作為民主的安全網的三權分立和兩院制也受到了攻擊。因為為了遏制民主的危險性,權力的分散是必要的。」一八一頁一八二頁

 授權完畢後,權力當然的不在民,在被授權的人。想奪權的人,不論述各種政見的價值,光強調工具的至高無上,大眾也認為這個工具神聖萬能天下無敵,當然人在奪權後表現出專制獨裁也就不足為奇。

 民主搞到現在,還可以開始比大小,選輸了一次就喊要用更大的民主贏回來,本質上數人頭跟數拳頭差異也不大嘛。這次用的工具輸了,去換一把更大的工具贏回來。了不起的民主。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2030爸爸住了一輩子的公司宿舍

 不知道過了多久後的再訪,跟小時候的樣子一模一樣,我還認得路,從員林火車站徒步過來。

 辦理爸爸後事,到國稅局查財產,發現爸爸有一間房子的時候,媽媽和我都嚇了一跳,因為爸爸一輩子都有公司宿舍可以住,大概沒有買房子吧。

 小巷子裏的二樓透天厝,沒有與其他同事合住。媽媽和我在這裏從小五下住到國一上,國一下媽媽才帶我回板橋住。

 爸爸就在這裏獨自住了三十年了吧,即使公司搬到了北斗,依舊給爸爸繼續住。爸爸病倒了住醫院,宿舍也沒有收回。爸爸過世了,宿舍也沒有收回。直到我過去整理爸爸的遺物完畢後,公司才收回宿舍。

 爸爸何得何能有這麼高規格的待遇,看起來沒有收租金的嘛,不然怎麼可能存到那些錢。就算爸爸年輕時留學日本,身懷絕技擁有高規格待遇,事隔多年,當時的絕技後來也普遍了吧,不再特殊。

 只能說這家私人家族企業有著跨世代的貴族氣質,不像電子業盡是一些沒水準的瞬間暴發戶。爸爸要是在電子業,別說是被趕出宿舍,老早就被趕出公司了吧,哪裏還能六十五歲退休後繼續住。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2029爸爸在實驗室當助手

 在日本某公司的化學及血清療法研究所內,紀錄實驗各個條件設定下和各個階段量測到的數值。當時掌上型計算機不普及,對數還是用查表得出。

 如果只是去轉移疫苗的製造技術,那麼就跟我們電子產品代工業的博碩學士工程師抄公版一樣,平手。如果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參與實驗過程,回饋問題點,改變研究方法或方向,那就跟各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員跟教授打平了吧。

 高職畢業的爸爸,從沒有跟我說過他去日本留學有什麼獨門技術多厲害,也從沒有說過自己懷才不遇等等之類的。我知道的爸爸,除了十八年前辦理法事時聽他三十年同事(主要是賴叔叔)說的故事外,就是最近整理板橋房子時發現媽媽打包封存完好半世紀的資料來交互對照,考古說故事。



2028在出版業中最低下的商業書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谷歌網頁翻譯加我的修改:「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很難知道賣出 50 萬本書的人是否比賣出 5,000 本書的人更偉大。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向內斂酷酷有品味的讀者群銷售 5,000 份書籍比銷售 50 萬份流行作品更受推崇。另一方面,結構是這樣的,賣出 50 萬份的人會嫉妒賣出 5,000 份的人。我同意。這種心態不僅存在於作家中,也存在於出版商中。即使是暢銷書作家,但是被嘲笑的人很多。如果是暢銷書作家的話還算好的,不管怎麼樣都無所謂的通俗商業書即使賣了百萬冊,甚至不會被嘲笑般的被無視。」一六三頁一六四頁

 還有不少人把它們當成教科書,甚至寶典般的精讀重複讀膜拜,用好幾色筆畫重點抄筆記哩。每次我在捷運高鐵圖書館看到這種景象,都會忍不住的笑出來。

 這些書充其量不過就是商業世界的八卦,就跟追蹤尾隨跟拍的內幕八卦雜誌一樣。影視明星政治人物的花邊緋聞內幕消息可信度還高一點,這些包裝成高水準有知識性的商業書籍雜誌,其真實性我就相當懷疑了。都嘛是順風時賺了些錢,愛怎麼講都可以,甚至是出版社編輯自己瞎出來的故事哩,講得跟真的一樣。讀這些書還不如去讀國父思想蔣公嘉言錄,至少它們都是科舉進士文膽官員寫出來的,道理正氣浩然氣勢磅礴。

 日本的作家業界和出版業界頭腦相當清楚,暢銷書的錢賺歸賺,哪個作家有什麼程度的教養、什麼程度的智識水準、什麼程度的思考能力,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趕快趁勢對號入座,我的臉書廢文只有一位讀者,跟那些十萬粉絲的比起來如何呢。讀起來苦澀得罪眾人的文章,當然是跟引起情緒起伏再以療癒效果結尾的文章讀者不同。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27任何人殺生都比獅子多

 不必無知、無自知之明、甚至狡猾的用吃菜為戒律消極的來掩飾自己被邪門洗腦的恐懼,與積極的攻擊性的來顯現素行修行高人一等。

 獅子有飢餓感的時候,才會開始獵物。衝刺十五秒內就捕獲獵物,不會讓斑馬羣或羚羊羣疲於奔命很久。自己吃飽後,立即讓出獵物給遠方等待的海伊納和禿鷹,絕不貪食。不會與其他獅子競賽誰捕獲的獵物多(誰賺的錢多),吃飽了就趴在地上休息,如果烈日當頭,則尋找有無陰影乘涼。不會與其他獅子競賽誰消費多,環遊非洲亞洲歐洲愛現誰見識廣(誰花的錢多)。不會與其他獅子競賽奧林匹克,看誰跑得快、跳得高,跳得遠,也不用被洗腦平時沒有保持運動習慣,身體會變差,下次補不到獵物。一直趴著休息直到下次感到飢餓感,再去捕獵。

 這不是過著消耗最低能量的生活,什麼才是。被吃菜人說成墮入畜生道的獅子,殺生的程度遠不及那些在人間道搜刮普羅大眾甘苦人的血汗錢,貪心賺揮霍花,破壞山林藪澤,讓各行各業疲於奔命的自稱吃菜人。

2026爸爸留學期間的每週工作簡要

 46年,不可能是民國46年,那時爸爸正在讀高職。昭和46年,民國60年,1971年,正是。

 當時我兩歲,爸爸還在日本。難怪媽媽留給我的嬰幼兒照都在潭子拍攝的,媽媽帶我去外婆家住很久嘛。當時外公還在不在我就不清楚了,沒有我跟外公外婆的合照,國小六年級的時候還見過外婆。

 可見爸爸留學日本期間不短,大概我出生後不久直到我會走路,可能到三歲的時候回台,然後在三峽租屋。

 日腦二課,那就是日本腦炎疫苗嘍。每週工作六天,當時尚未週休二日。要學習疫苗製造技術,無法一蹴可幾,留學個兩三年都是正常,加上日本職場工作壓力與強度,學校無法比擬,難怪能練就流利的日語。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25爸爸上班的公司

 溪南里,租屋的地方在溪北里,溪南溪北隔著橫溪,小時候常常去橫溪玩。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我向功課最好的前三名同學看齊,學會說好北平話,這三位同學就是住在橫溪溪景第一排的地方。每次到溪邊的時候,都會看見他們家,家教甚嚴,不與我這位野放的打交道。一年級下學期我們就搬家到板橋了。



2024上小學前我在爸爸的公司玩小白鼠

 接續[1944]整理板橋的故鄉舊房,發現媽媽整理打包保存完好半世紀的爸爸筆記,其中有紀錄用白老鼠來測定病毒株的程序。

 讓我用力回憶起,我開始上學前,爸爸會帶我去公司上班。上班的時候,爸爸整天待在實驗室,偶爾才會出現一下看看我,可能跟現在晶圓代工廠內輪班的工程師有得拼的情況。

 我則待在寬敞的辦公室跟一位大姊姊在一起,常常跑去她的座位旁邊坐,大概也沒什麼話可以聊,就只是坐在那裏不會覺得無聊而已。那位大姊姊最常做的事,閱讀讀者文摘,我雖然還不識字,但我不但知道那本書叫讀者文摘,也會拿來翻閱讀得津津有味,可能上面的圖片照片還不少的緣故吧。

 爸爸有時會抓兩隻白老鼠給我玩,大多是放在老鼠跑摩天輪車子就會前進的玩具內。偶爾也看到爸爸搬著一大籃的白老鼠出入實驗室,因為隔離的關係,只能遠遠看。我天生怕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白老鼠不怎麼愛玩,後來爸爸也就不再抓給我玩了。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都有蒸餾水喝,喝起來跟自來水的味道不一樣。爸爸離開公司的時候,會提一大桶蒸餾水回家。應該是實驗過程要求純水,每天公司都會剩餘很多蒸餾水的緣故。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2023法條教義自行解讀說得通就可以

 谷歌網頁翻譯:「和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一樣,他們在吃羊之前會割斷羊脖子,放掉羊血。這習俗的基礎在於猶太教。血液是生命,所以不要吃它。所以,拒絕輸血就是不將他人的血液輸入自己的身體的邏輯。耶和華見證人月刊刊登了讀者與教會之間的交流,其中包括一個問題:「我買了一些肉,切片肉上有血跡。這很糟糕嗎?」答案是「有一點沒關係」。」一〇六頁一〇七頁

 谷歌網頁翻譯加我的修改:「有一條法律禁止食用沒有鱗片的水生生物,所以虔誠的猶太人不吃魷魚或蝦子。因此有讀者問道:「我很喜歡吃鰻魚,但是鰻魚沒有鱗,不能吃嗎?」教團隨後回答說:「鰻魚確實很美味。你的問題很合理。但請仔細閱讀聖經。聖經說,如果鰻魚皮上沒有鱗片,就不應該吃。所以去除掉魚皮來吃。」顯然,吃鰻魚肉是可以的。」一〇七頁

 不能吃血、不能吃沒有鱗片的魚等等律法,到了日本別有另一番風味,我大日本自有民情在。

 所以說吃素的不知道在堅持什麼,驕傲什麼。只要還在吃素雞、素鴨、素鵝的都不算基本教義派。只要不是基本教義派,那麼教義的解釋就很無限寬廣。在你眼前的雞鴨魚牛羊豬肉,是根本不會動的肉,而且它們也不能說是肉,在你眼前的是一堆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化學式分子鍵加上金屬元素離子,還有傳導電磁波的線路而已,根本沒什麼其他的。營養這麼豐富,吃了頭好壯壯,不能享用嗎。當然這些肉也全是素,化學碳水元素週期表的素,盡情享受吧。

P.S.就像我到米國,進入了一家屋頂立一頭大牛的餐廳,立刻脫口說米國牛不是牛就好啦。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2022媽媽對吉日吉時沒有在意

 去年八月底媽媽入寺後,今天首次去看媽媽。心理上還是挑了一天吉日,當然吉時就沒有堅持了。

 上一次和媽媽一起去寶覺寺是十四年前,祖母入寺的時候。再上一次和媽媽一起去寶覺寺是十八年前,爸爸暫厝要抽盤子完成晉塔時。禮儀公司當然是安排在吉日吉時完成儀式,不過媽媽在旁邊還是催促工作人員「khah-kin pàn ho͘ ho-sè khah-cha tǹg-khì」趕快辦好趕快回家。工作人員則說時辰還沒到,不要急,晚一點沒關係,提早的話就不行,媽媽於是就又再催了一遍。媽媽沒有在信這些東西。

 那天我和媽媽搭火車到台中車站,然後走路到寶覺寺。六十六歲的媽媽很能走,三公里的路程,加上風大,也是不用休息順利走完。當然回程也是用徒步的。

 往後再去看媽媽,我想去就去,不必特別挑什麼吉日吉時了。

 爸爸入寺後前幾年,我還一年去了六次,除夕、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忌日。當然沒有剛好是那一天,也沒看吉日,只是前後幾天而已。祖母入寺後,改為清明,後來提早到春分避開人潮,疫情之後就沒有長途旅行了。

 其實與其到塔位所在的寶覺寺,不如到有共同回憶的地方去懷念,例如三峽橫溪的租屋處、板橋的老房子、員林的公司宿舍、台北正在住的房子、萬里翡翠灣的小套房,或是到嘉義的透天厝、潭子的故鄉,或是到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在寶覺寺會有對媽媽爸爸的懷念不捨,然在共同回憶的地方過去的事情彷彿歷歷在目栩栩如生,我們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啊之感。

P.S.今天是很久以來的第一次搭乘長途火車,新自強號是第一次搭乘。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2021台灣政治步上日本後塵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谷歌網頁翻譯:「1994年政治改革的結果是,眾議院選舉制度由中等選區制改為小選區單議席選區制和比例代表制,並引入政黨補貼制度,將國家政府的資金分配給政黨。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民粹主義必將蔓延。在單議席選區,競爭是在兩個主要政黨之間進行的,因此選舉的勝利更多取決於政黨和領袖的形象,以及倡導福利政策和減稅政策,而不是取決於政治人物個人的素質。這也是日本政局惡化如此快速的原因。」一五頁

 上面這段話改成二〇〇四年的選制改革,加上操弄大眾親中賣台抗中保台的情緒,其餘不變,就是台灣的情況。其他歐洲國家的選制是不是也改成這樣呢,如果是的話,魔鬼操縱世界的能力還真是強大啊。

 媽媽第七屆選舉的大頭照拍好了,詩散文也寫好了,最後一刻決定不再參與,原因大概是這樣的選制下,獨立參選人完全沒有存在感吧。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2020吃飽午餐喝完綠茶去逛三井消費停車場

 五天前開幕的大型商場,禮拜一的今天下午依舊很多人。一進門後,先看指示牌,有什麼餐廳,看了看沒興趣,有幾間甜點咖啡店似乎有吸引力,不過我要忍住。

 準備離去的時候,看到四樓有書店,沒抱著什麼希望,上樓一看,淳久堂書店耶,驚喜,看起來空間很大,不錯喔。

 進去一看,中文占一半,日文一半是漫畫,其餘是非書籍週邊商品,失望。規模比現在的明曜百貨店還不如,更別提跟十八年前的SOGO忠孝店和天母店比。

 掃描了書架,不用五分鐘就有兩本想買的,驚喜,昨天才剛去明曜店買了兩本,這裏進的某些書跟明曜店有區別。

 結帳時,蛤,匯率是0.399,失望,明曜店的匯率是0.389,加入LINE再打九折,滿500集一點,滿10點換100抵用券。0.399的匯率我去更近上架書量大好幾倍的紀伊國屋書店0.4匯率就好。

 什麼拉拉破嘛,一個書店讓我的心情快速洗三溫暖。一陣子不會再訪,留給別人享用吧。



2019具體的抽象化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尼採指出,在祭禮中,民族的自我肯定情緒會顯現出來。民族感謝讓那個民族佔優勢的命運。或者,感謝農耕和畜牧業的成功。所以民族的神變成了自然的神。不管是太陽還是雨。民族神的起源是對自然的感謝,是對祖先的敬畏和恐懼。有自信的民族,為了自己的驕傲而祭祀神。那個神是投射民族的價值和審美意識的。」八一頁

 我在十二年前寫的廢文之沃土生多神教的具體部分,一百多年前哲學家尼采早就抽象化而成為理論思想的一部分了。

 遊牧經的意思是遊牧民要信奉創造宇宙萬物的唯一真神,不要去接觸農耕民的異教神,文學表達上描述為拜金牛與拜淫亂的神。遊牧經可沒有叫遊牧民翻牆跑去農耕領域,一邊宣揚自己神的萬能,一邊詆毀農耕各種神,一邊享受農耕的物質充裕優渥,一邊破壞農耕土著的民族自信與審美意識。遊牧民執意這麼搞的結果,就是讓遊牧神一鍵清空。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2018永不熄滅的共產主義隨時復燃

 谷歌網頁翻譯加我的修改:「在馬克思主義的宏大敘事消失之後,該死卻沒死絕的左派分散到環保、有機農業和陰謀論等較小的敘事中。」二一頁二二頁

 二十世紀的共產主義,從英特那雄納爾,共產國際開始,以自由、民主、女權、工權、農權等等為手段,利用群眾運動為工具奪權。

 二十一世紀的共產主義,從金融科技財閥菁英推動的全球化開始,加入勞權、性權(LGBTQ性自認性自主)、環保、太陽能光電、風電、電動車、多元平等包容(DEI)、永續發展目標(SDG)、碳稅、疫苗、非政府組織等等為手段,利用大眾傳播媒體、社群網路、科技作票機為工具奪權。

 二十世紀的共產國際,二十一世紀改名全球化;二十世紀的文化大革命,二十一世紀稱為進步價值政治正確;二十世紀的紅衛兵,二十一世紀的黑命貴、穆斯林;二十世紀的反共義士,二十一世紀的不工作吃住豪華特權難民。

 隨著川普的二度當選,二十一世紀的共產主義的囂張氣燄可能會減小一些,然永遠不會熄滅,什麼時候要再復燃,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17民主選舉洗腦人民最大的結果

 谷歌網頁翻譯:「當我詢問當地的醫生時,他們告訴我,有一種怪物病人,而不是怪物父母,會發出令人難以理解的抱怨。當你去醫院時,會看到標語說「禁止辱罵或暴力」。因此權威就喪失了。」四九頁五〇頁

 就是各行各業失去權威。去年在醫院沒注意到是否有貼這個標語,台北捷運各站櫃檯是全貼了。我開始期待像日本一樣,醫院也貼。不夠,學校、客運站、台鐵、高鐵、機場、百貨公司、商場、公務機關、法院、教會佛堂、遊樂園等等地方,全部都貼。

 當然除了人民被選舉洗腦以為手上那張選票神聖不可褻瀆又天下無敵外,各行各業自己把自己的權威搞爛也是另一個加速的方向。例如恐龍法官、癡漢教授等等。

 這個現象可不可逆,我就不知道啦,只有神知道。



2016我的索多瑪行程

 谷歌網頁翻譯:「在悲慘的情況下,人們自然會感到「有些不對勁」或「我不應該處於這種境地」。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你應該嘗試找出原因並解決。」國分老師的著作一九五頁

 不論是公司出差或是個人旅遊,媽媽全部鉅細靡遺的寫下紀錄。沒有記錄到的一筆,二〇一六年九月,日本行不算索多瑪。終於二〇一七的四月。

 這段期間,有一年是入不敷出,有兩年是幾乎入不敷出,我的人生從沒有如此敗家過,枉費媽媽每年除夕年夜飯教了我三十幾年的年年有餘。財力不夠的話,千萬別跟索多瑪沾上邊,吃吃東西喝喝茶買點東西而已,就已經讓我的口袋空空。

 這段期間,也不知怎麼的像中邪一樣,健康、精神、體能、時間、金錢消耗巨大,腸胃問題造成我整個人的自信心低落。

 雖然我有感到「有些不對勁」或「我不應該處於這種境地」,然遠離索多瑪解決這個問題的卻不是我自己,而是媽媽放在我褲子口袋的護身符項鍊。

 鍍金的觀世音菩薩項鍊,不知不覺陪伴了我三十五年,關鍵時刻替我留在索多瑪,從此以後我再沒去過索多瑪。

 媽媽紀錄這些索多瑪行程時,一定很傷心失望,然她一輩子都一直在配合著兒子的走向,也沒有說教或阻止我的行程。媽媽知道她給兒子準備的保佑項鍊展現神蹟時,不知道有沒有覺得安慰和放心,鬆了一口氣。



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2015在肉身退休前精神早已退休了

 谷歌網頁翻譯:「我想,當我開始在東京大學工作的時候,我心裡可能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了。從某些方面來說,身為員工與努力晉升是相輔相成的。就東京大學醫學院而言,院長是最高領導人,就整個東京大學而言,校長是最高領導人,我們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然而,我從一開始就決定不以此為目標。因此,雖然說我已經半退休可能有些誇張,但我感覺我已經完成了提早退休的三分之一。」一八〇頁

 我和養老教授一樣,精神早就退休了。不過養老教授不一樣,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看過日劇白色巨塔的都知道,權力是相當的大,不論是否有志於升遷,都能獨立自由自主爽爽的過到法定退休。我則是私人公司的打工仔,濃濃奴隸頂多奴才味揮之不去。

 開始打工前幾年,受到短視、地上等等商業八卦雜誌的影響,我也曾要立志發展職涯。然進入新竹科學園區再轉職網通產品代工製造業後,態度是一百八十度反轉,早早退休才是上策。加上我時時刻刻有省錢[2002]計算積蓄可以存活多久的意識,心態上早已退休了。與其在妓院技院做到頭牌,不如早早拿錢贖身自己獲得自由。

 事實上,我的工作每天兩三個鐘頭就做完了,其餘的時間都是在裝,不然就是在做與工作不相干的事,例如與日本朋友電子郵件往來數百封,可以查字典慢慢寫仔細檢查文法或改寫慣用表達法,或上網瀏覽其他資料等等。晚上跟著其他人一起留到九點十點也是在裝,配合業界的變態文化嘛,別人是真的在做事,我在辦公室裝的跟真的一樣。

 我總是設法把工作做成耍耍嘴皮,頂多寫寫文件就可以,反正我笨手笨腳焊接、測試、搬東西都做不好。做好一次就可以吃很久,例如我寫一本英文的測試報告不用一個禮拜,就可以當作模板持續用六年。公司在內湖科技園區時,中午常常都跟朋友開車出去吃飯,越跑越遠越晚回公司,實踐大學、士林、故宮、陽明山、台北城中區等地,吃到下午兩點半手機也不會響,沒人會找我啦。何止是精神上,肉身也輕鬆的幾近退休狀態。

 直到有一天,媽媽提醒我,夠了啦,不用再找打工了,我才發覺早就可以離職了嘛。為什麼沒有自己發覺呢,因為即使肉身在公司,精神上早已跟退休一樣的輕鬆愉快了。



2014我上小學的第二天

 我上小學的第一天是極力抗拒,讓媽媽爸爸合力把我抓到學校去。第二天媽媽就拿給我一張月票,叫我自己坐公車去學校。

 媽媽留下的照片,有一張我國小一年級上學前拍攝的,小小一張剪裁的四四方方,上面還蓋著藍色戳記,我才想到是公車的月票。

 從橫溪站上車,沿途停靠三個站,第四站成福國小下車,我很專注,深怕坐過頭不知道怎麼辦。那時候除了駕駛的司機,還有檢票開票收錢吹哨子的車掌小姐,還記得我把月票拿給車掌小姐剪一格的時候,車掌小姐還叫我把車票從透明塑膠夾裏拿出來,不然她沒辦法剪票。

 那時候上班上學在同一時段,公車非常擁擠,我小小的一隻要擠上公車不困難,大人上不去的時候,我還可以擠進去。後來才知道,成福國小再往山上走一段,就有國貨好的工廠,該不會那時候就結緣註定了吧。

 一公里的距離,其實不遠,坐沒幾次我就自己走路上下學,月票也就只辦了這麼一次,有沒有用完我就記不起來,只有媽媽知道,這張月票上的照片就取下保存了半世紀。

 國小一年級上學半天,早上上課中午放學。有一天放學時下大雨,我沒帶傘,在學校待很久等雨停。媽媽叫爸爸去學校帶我回家,雨變小要停的時候,我在校門口搭上了公車,我站在公車最前面車門旁邊在下坡的路途中,透過大片的擋風玻璃看見爸爸騎著腳踏車奮力上山要去學校接我,看著爸爸交錯而過,我想大聲喊爸爸卻叫不出聲,只有默默看著爸爸繼續奮力上山。我回到家後不久,爸爸在學校找不到我也回家,看到我後就回公司去繼續上班。

 下一次這麼坐公車去上學,已經是高中的事了。一張小方塊照片勾起的回憶。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2013我買過的唯一商業保險

 媽媽連健保都沒加入了,更不用說會去購買其他商業保險。一輩子都沒有保險。

 我有的保險都是強制的,例如健保、汽車的第三責任險、米國學校的健保。唯一購買的一次商業保險,是二〇〇〇年九月第一次出國旅遊,在機場報到後四處閒晃,看到有保險攤位,於是購買了幾天的旅遊險之類的。

 順便想起媽媽問怎麼安排去日本玩哪裏,我回自助,結果被媽媽笑說「自由行tiò自由行,kong siaⁿ mi自助」自由行就自由行,還說自助哩。這兩個詞媽媽是分得很清楚的,我以後也提醒自己是自由行,不是自助旅行。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2012天不從人願心想事不成才是正常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谷歌網頁翻譯:「就我個人而言,我從未提前設定任何目標。要視情況而定。目標意識很強的人不是更容易抑鬱嗎?因為不能如願以償的事情而煩惱。那種人,很難想象隨心所欲是錯誤的。不能如願以償是理所當然的。」一七八頁

 要是真的天從人願心想事成的話,這個世界豈不大亂。我跟養老教授一樣,走到哪裏就是那裏,從未提前設定目標。學校沒有一定要台大、常春藤,工作沒有一定要電子五哥,這個時代來說叫台積電聯發科,有哪裡去就去那裡。

 我更不會幻想或癡心妄想認為,我只是疏於課業,沒認真讀書,沒刷題庫練習而已,明年重來的話,一定上台大。疏於課業、沒花時間於課業、不刷題庫,不也正是我個人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嗎,所以我自知之明的判斷再花一年也不見得上台大。就算僥倖上了台大,綜合素質還是沒變,長期來講最終還是得回歸到自己該有的定位。幹嘛非得一定要怎麼樣而陷入長期憂鬱呢。

 有個一生都在配合我的走向的媽媽,有個寫下任其興趣自由發展八個字的爸爸,我因創傷而刻痕的記憶還真是少。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2011學習成了消費當然學校變學店

 谷歌網頁翻譯:「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學習」已經成為「消費」的時代。例如,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大多數電視節目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如果沒有某種「有某種幫助」的教育元素,就根本無法發揮內容的作用。那些「單純娛樂」的綜藝節目逐漸被淘汰,剩下的都是「兼具娛樂性和知識性」的智力競賽節目、新聞評論、資訊節目。稍微有機會看電視的讀者就會立刻了解這種「電視成為教育內容」的趨勢。此外,網路上充斥著可以教你幾乎任何主題的教科書和視頻,形成了資訊洪流。學習就像喝水一樣簡單,門檻很低。這樣一來,學習行為本身就失去了價值,而成為一種非常便捷的「消費」行為。」二九頁三〇頁

 二〇二二年五月我說讀書是消費行為。二〇二三年三月閱讀齊藤老師的著作時也看到讀書是消費。二〇二三年五月閱讀内田老師的著作時也看到,學生在學店消費學分。

 二〇二三年六月「連你都」的意思,淺田老師補上最後一筆,像喝水一樣簡單,門檻很低的消費習慣。連你都上大學了,表示大學是學店;連你都上醫院了,表示醫院是醫店,連你都上教會佛堂神殿了,表示教會佛堂神殿是教店佛店神店。通通都在花錢集滿點數換一張比股票還不值錢的壁紙。特別是學店印的那張,掛在牆上,逢人炫耀自己,光宗耀祖。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2010我的第一次敗家經驗

 上禮拜百貨公司午餐吃鐵板燒的時候,旁邊坐兩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這兩個人正在談論視聽音響設備,其中一位說買音響喔,要先把預算上限訂好,不然最後會越加越多,超出預算一大截,原因是老闆總能再拿出更好聽更貴的設備出來,然後買家不知不覺中就持續跟進。

 疫情三級警戒後,我每天要經過某個捷運站。有位街頭藝人常在那裏彈吉他自唱,彈奏是無可挑剔啦,但是那個歌聲喔,我實在是受不了。然過不到一個月,我突然覺得其實他唱的不錯很好聽啊。接著一陣子沒有路過,最近再經過時,又覺得怎麼這麼難聽啊。

 是的,人的感官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一比較,無上限。看看非洲貧窮地區的兒童,笑的多燦爛可愛,先進國家都市小孩很多愁眉苦臉的。

 大二暑假在國貨好公司實習兩個月後,口袋裏多了一些零用錢。一開始買台收錄放音機,媽媽沒認為什麼,說不定她還認為我要拿來學英語用的。接著又買了一台功率放大器和兩個重喇叭,媽媽就氣到不行了。不過基於這個錢是我去打工賺的,媽媽也就沒再多說什麼,只是她想不透我怎麼會變得這麼敗家。

 也不是拿來學英語,而是拿來聽靡靡之音。板橋那個土城中和三不管偏僻交界的五十年老小公寓,美耐板便宜有沒有裝都一樣的裝潢,擺上中產或富裕家庭才會有的音響設備,格格不入不說,這不是敗家是什麼,功率放大是要給全巷子的人聽嗎。其實只要音量調小,或戴耳機,那台收錄放音機的音質也很棒的。

 當然有一就有二,敗家的誘惑不會只有這次。以後多次的敗家誘惑,有的守得住,有的造成經濟損失,幸運的是最終都無大事。神秘的力量在守護著我,當然最主要的是媽媽教養得好。

2009媽媽一輩子沒有加入健保

 這三天不知道是中了新冠、流感、感冒、還是諾羅的哪一種,拉肚子而且吃不下。大前天本來中午的課表是雞腿炒飯、金針湯、小白菜、滷蛋,結果下午三點多才去吃,而且只點一碗餛飩麵,結果是餛飩七顆只吃了五顆,麵大概吃不到一半。

 老闆娘問怎麼這麼晚吃這麼少,我回就生病了啊。續問沒去看醫生喔,續回自己會好的病幹嘛去看醫生。續問繳那麼多健保費不就虧大了,續回就當作做功德啊。

 我在什麼時候發現媽媽沒有健保,五年前的現在,疫情一開始即將要強制戴口罩的時候。當時口罩數量不足,採社會主義配給制,憑健保卡每人每個禮拜購買三個口罩。

 我到區公所還有健保署一問,媽媽果然沒有健保,衙門還以為媽媽長久居住國外,我則回媽媽一輩子沒出過國,護照都沒有。

 印象裏,媽媽很少生病,生病時從未去看醫生。看醫生留下的痕跡,只有兩顆假牙吧。我有一天叫媽媽吃快一點的時候,媽媽指著左臉頰說「chhūn chit nn̄g khí hō pō͘」剩下這兩顆牙可以嚼。當然沒有健保,全自費。

 我來猜猜媽媽怎麼不辦健保呢。一開始媽媽一定有收到通知,也想去辦健保,一到衙門時,當官一問有沒有子女在工作,要跟著子女一起保喔。然後媽媽決定幫我省錢,沒告訴我,我也沒留意疏忽,於是媽媽一輩子都沒健保。

 媽媽的健保卡一直收在我的皮夾裏,唯一的用途就是買配給的口罩,後來口罩量充足健保卡也用不著了。媽媽這輩子沒有自己拿健保卡去醫院,最後一天倒下時,是我拿著健保卡送醫。如果不急救自然走的話,媽媽就成了沒有健保的一生。

2008沒遺傳到媽媽的無形資產很可惜

 媽媽的無形資產有兩部分:一、豐富的小型加工廠經營經驗和做生意的實戰經驗,二、透過小額投資,大幅改善經濟狀況。

 第一項我沒機會親眼看見,不過如果我自己出來做點小生意的話,媽媽應該也會冷眼旁觀,必要時不吝指導吧。

 第二項我則是親眼目睹,大約從高三到服役時期,媽媽已有能力讓我讀私立大學、整修板橋的房子、購買台北的房子、送我到米國校園度假。另一時期則是從我開始打工到結束打工的十七年間,操作我的帳戶,讓我少奮鬥二十年。

 如果我從高中開始甚至小學暑假媽媽帶我去號子的時候就開始學,加上爸爸的日文,再加我自己學英文,那麼我後來的人生路可能會有大大不同。不見得要填電機,甚至有沒有讀大學都無所謂了。服役後,像媽媽一樣,過著獨立、自由、自主、有尊嚴的一生。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2007沒遺傳到爸爸的無形資產真可惜

 爸爸從沒在我面前講過日語,也未曾告訴過我他曾去日本留學過。直到大三的某一天。

 爸爸坐火車從員林到台北(我猜一定是坐每站都停的普通車)到學校看我,吃飯的時候爸爸知道日文必修後問我會不會講日語,講幾句試試看,我咿咿嗚嗚的說不出來。工學院的宅男有幾個人能認識日語的重要而認真學的啊,若不是學校規定要集滿學分,有人會去選修嗎。

 爸爸回程也是坐火車,復興號。哇,沒有省錢的一定是趕時間,沒座位站票,大概是要立刻趕回公司繼續加班賺錢。我和爸爸一起從台北到板橋的路途中,突然聽到爸爸和一位也是站票的日本人聊天。以我當時的程度,會覺得是兩個日本人在聊天,爸爸日語講的這麼流利喔,反應好快啊,沒有冷場耶,道不道地就不知道啦。

 爸爸那個年代,外匯管制限制出境,留學生很多都還是坐船出國。爸爸高職的學歷,公司外派留學當然是坐飛機,學了不少先進的疫苗製造技術。

 爸爸就是對學校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只要付學費,學校老師就會教好我,自己只顧著加班賺錢。真是可惜啊,講日語沒有遺傳到爸爸,如果有的話,即使我讀電機,往後的路,大概會跟我已走過的路完全不一樣吧。

P.S.我到米國獅子大學後,立刻買了日語萬用手冊,還有零星日語教材,讀日語時間比正課時間長,是潛意識裏受到爸爸衝擊影響的結果吧。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2006小時候刷題庫長大抄公版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谷歌網頁翻譯:「您或許會喜歡充分探索「為什麼?」這個問題。或者,你可能更注重「什麼?」並希望接觸大量現實世界的例子和案例研究。另一方面,「How?」 理解的傾向很強,「那麼,怎麼辦?」「 會怎麼樣?」「接下來呢?」 這樣的疑問湧上心頭。應該也有那樣的人。」一三一頁

 What型的希望接觸大量現實世界的例子和案例研究,就是刷題庫嘛。長大以後抄公版囉,一直問原廠How,這是最新的版本嗎,這個Bug解了沒,接下來我們要如何做。原廠被問煩了還會回,你這個跟我們公版不一樣有改過的,我們不支援喔。

 讀書的時候多想點Why,工作的時候才有機會改進設計精準度,提高開發效率,告訴別人How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2005我要吃無錫排麵

 有一天和媽媽到喫茶趣用餐,媽媽剛坐下位子都還沒喬好的時候,就先冒出一句「gua beh chia̍h 無(拉長)錫(拉長)排(拉長)麵(發音man)」,我接著說「seng chè ho͘ hó, gua iōng chhiu-ki á tiám」先坐好我用手機點。

 媽媽會冒出這句這麼可愛的點餐,原來是我在上班的時候,媽媽自己到喫茶趣用餐,不用看菜單,也不會用手機,直接對店員說要吃無錫排麵。

 媽媽吃無錫排麵的時候,都把肥肉的部分挑掉,結果就是要吃很久,青江菜後來媽媽也咬不動,都夾給我吃。麵裏的「小白菜lūn pó͘ pò͘」很韌咬不動,後來我改成無錫排飯,點豆腐或高麗菜給媽媽吃。再後來也不點無錫排,改點龍虎石斑比較好咬。

 十五年前無錫排麵售價190加10%共209,現在240加10%共264,還算漲幅不大的。

 另外媽媽紀錄的便利超商7-Eleven,三十年前媽媽都發音成Eleeven Seeven,兩個音節拉長,口音是日式英文イレーブン セーブン,也是可愛可愛的。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2004興趣當飯吃嗎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年輕的時候,如果經濟上成功的話,不是可以過著沉迷於捕蟲的生活嗎?即使這麼說,過著那樣的生活也一定很無聊。喜歡的事情,正是因為在工作間隙的寶貴時間做,所以才會增加樂趣,也會加深。為了增加樂趣,為了擁有深度才在工作吧。」一七九頁

 我的初期工作是在台北郊區的鐵工廠做微波濾波器的開發。太棒了,不必拿烙鐵和銲錫吸煙味。不過還是太樂觀了,鐵工廠的鋁屑、油品、丙酮、還有二手煙一樣傷。

 我倒是很沈迷在微波濾波器的研究上,做著做著做出了興趣,下班後會自己看書、寫筆記、寫程式研究其原理,改良其設計方法與流程。也成功的開發出樣品就是電腦模擬,第一次打樣就可以當成品出售的設計方法與流程。

 媽媽雖然不懂這種機械加工的電子元件,不過憑她經營小型加工廠和做生意的豐富實戰經驗,直覺到我擁有在當時台灣業界的獨門技術,而且興趣沈迷其中。然畢竟我只是個打工仔,沒有獲得對應的地位和報酬。於是媽媽有一天終於忍不住脫口而出「chó he lē mì-kiāⁿ eh ke-khì chi̍t tâi ái bōa chè chîⁿ ma-mah be ho͘ lī」做那個東西的機器一台要多少錢媽媽買給你。我心裏想三百萬,但是沒說出口,按照媽媽四次出版政見寫詩的花費八十萬記錄,如果我開口,她真的會買給我。

 不過這句話也真的敲醒了我,沒多久我就離職了,當然這些成果等於免費送給別人。然後閒晃了三個月期間,首次出國旅遊到京都。接著以新竹科學園區為跳板進入無線網路設備的製造代工廠,開啟了新的打工生活。

 是的,如同養老教授所言,興趣,正是因為在工作間隙的寶貴時間做,所以才會增加樂趣。從此工作也是輕鬆樂趣,閒暇興趣也是樂趣。興趣沒賺到的錢,其他的工作一樣賺得到,那個免費送給別人的成果,不但也讓別人賺錢,說不定他們還宣稱是他們自己研究出來的哩。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2003陪媽媽一起散步北海岸的最長路線

 在「喇低賽歐吉桑」群組中,黃老闆說到有萬里區喜凱亞的度假套房,就在龜吼,我就想到曾經陪媽媽一起散步的往事。

 中午在翡翠灣海邊的希臘地中海藍白教堂餐廳吃飽義大利麵、比薩、有時再加蛋糕或鬆餅後,興致一來沿著海邊散步。從翡翠灣出發,經過龜吼漁港到野柳地質公園。七十四歲的媽媽腳力還很勇健,一路穩定走來沒什麼喘呼呼,也不必休息的直達野柳。

 沒買門票進入地質公園,在入口處前通道有個帳篷搭起的小攤販市集,於是找了一攤坐下,大概點了蚵仔煎來吃。

 吃完後一路爬坡到有公車的地方,國光客運金山台北路線1815,上車後司機給磁卡,到翡翠灣時我拿磁卡結算投零錢,再拿出兩張回數票翡翠灣到北科大告訴司機要繼續坐到台北市區。當時媽媽都會買好一本十張好幾本的回數票放在包包裏,每次坐車前媽媽就先撕下兩張給我。是的,媽媽沒有用老人半價車資,跟我一樣付全票車資。

 後來實體回數票停止出售,媽媽改投零錢,這時就投老人半價車資,我則改刷悠遊卡。疫情解封後,我則叫計程車台北萬里來回,大約二二〇〇元,去程刷信用卡,回程付現。

2002修行的最基本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不是以現在的情況,即大量消費為前提,重要的是,以思考人活著至少需要多少的觀點為基礎,思考今後的事情吧。與有多少生活環境才能讓人幸福地生活的問題直接相關。」一四八頁

 這個問題我在剛打工維生的時候就想過,並親身實驗感受了。也就是我要怎麼過著消耗最低能量的生活,在此條件下可以持續多久。

 當時的方法簡單粗略,然具有相當的參考效果。假日時只吃一餐一個便宜的便當,排骨飯之類的。然後計算以當時的積蓄,可以這樣過多少天,也就是如果我沒有任何收入只有支出的話,可以維持多久。

 當然一天只吃一個便宜便當,我感覺有相當的飢餓感,一天兩個便當,則可以止飢滿足。隨著積蓄增加,可以維持的天數從日增加到月再增加到年再到數年時,我才逐漸增加吃的質與量。質與量開始增加前,大約如此過了五年。

 之前的廢文說,只要活著就是時時刻刻在殺生,以其它的生命來延續自己的生命。故殺生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程度問題。過著消耗最低能量的生活者,殺生少,消耗的能量多的殺生多,殺生可以有量化的標準。

 某些人或團體組織,宣揚自己吃素不殺生。就算我同意植物沒有感覺不會掙扎痛苦不算殺生,看看這些人的行為,把好幾座山夷平,樹木砍光,印製宣傳品,製做周邊商品,鋪上水泥,蓋豪華宮殿,製做高級制服,從各地遠來聚眾集會,勞師動眾不知多少供應商維持這個規格,簡而言之,不知消耗多少巨大能量,然後宣稱自己不殺生。呵呵,自己不殺生,都嘛別人在代勞。

 我對自稱的修行人首要的判斷標準是,此人過著消耗多少能量的生活,而且有沒有持續設法降低。其餘的表面功夫、嘴上道理再漂亮,也只是聚眾同溫自爽和迷惑眾人而已,讓我噁心。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2001購物沒有回憶旅遊有

 谷歌網頁翻譯:「如果問「三天前你晚餐吃了什麼?」大多數人都無法回答。即使那頓飯很美味,你當時不停地說它很美味,但只要這個行為是消費,大部分東西就會很快從你的記憶中消失。」三〇頁

 要記得三天前的晚餐吃了什麼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像我一樣排課表,確實按表操課[1971];第二種,像媽媽一樣,記錄每天吃了什麼[1937]。何止是三天前,半年前的某一天午餐吃了什麼也知道。

 吃進去的東西,隔天就拉掉沖走了,完全沒有記憶。買的東西,用壞了丟掉,也不會留下記憶。如果不把東西留下,沒有記錄的話,消費行為很快的就從記憶中消失。

 以前我曾說,買東西不會留下回憶,去旅遊才會。有些人就是聽不懂。

 某家百貨公司每天開門迎賓廣播有一句,置身這裏,您將有充裕的時間盡情享受購物的樂趣,並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我每次聽到都想哈哈大笑。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2000關於雞兔同籠問題的往事

 就讀員林僑信國小六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一位同學有一天跟幾位名列前茅的同學聚在一起不知向他們很認真的說什麼。原來是正在說雞兔同籠的問題哦,本來也不怎麼引起我的興趣,不過對準天線側聽後,發現怎麼聽不懂啊,講什麼呢。接著我靠過去,看那位同學在計算紙上寫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接著計算過程,而後得解。我於是掃描了一眼後,強力複製儲存在我的腦袋中。

 原來是這位同學的爸爸在自宅開家教班,他先去上課學了一些國中的東西,然後來學校招募優秀同學加入他們家補習的行列,簡稱招生。還略帶恐嚇說國中課程很難,沒有補習成績會落後,考不上台中一中,人生就無望了等等當時我聽不懂的話。

 那個強力儲存在我腦海的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回家後立刻貼上到計算紙上,接著研究了一會兒。就是這樣嘛,沒什麼難的。晚上我就拿著我自己寫的雞兔同籠問題解答找媽媽,媽媽叫我去找爸爸,爸爸何止沒有說好棒棒,還說2X、4Y連著寫代表相乘,中間不必多寫乘號,學東西要學完整等等教訓了一下,哈哈哈。

 那位同學講完了國中數學,繼續講國中英文。I am a student. You is a student. He is a student.等等。等等,我怎麼記得是You are啊。回家後確認是You are沒錯。我怎麼知道的呢,家裏有一台十二吋的黑白電視機,媽媽會轉到英語教學節目,當時正在播放國中一年級英文,雖然沒有強迫我收看,我聽久了也知道是You are。

 後來有沒有人到這位同學爸爸的家教班去補習我就不知道啦。能把自己的兒子教成You is的話,我也不敢去他家補習吧。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1999媽媽叫我出門要帶傘的說話

 像今天這樣,一下子出太陽,一下子下雨的情況,我要出門時,媽媽會說「ái thè hò͘-sòaⁿ」要帶雨傘。如果看到我沒打算帶雨傘時,就繼續說「chit-má bō loh, that-tu-á loh ka pheh pheh pheh」現在沒下,剛剛下很大。「chi̍t-sī-á loh chi̍t-sī-á bō loh, siūⁿ siūⁿ eh tiò loh」一陣子下,一陣子沒下,想一想就下。

 然後我開門,望出窗外往上看,如果還是不想帶傘時,媽媽就說「bôai chah o̍h」不帶喔。然後我就出門了。

 如果淋到雨回家,媽媽就說「ū ak tiō hō͘ bo̍h」淋到雨了沒,「saⁿ ù tâm bo̍h」衣服淋濕了嗎,「ái thèh-khi phi boh」要拿去晾乾嗎。然後有時我就把外套拿給媽媽去陽台晾起來。

 當然也有不少時候,媽媽提著我買回家的晚餐說真豐盛香噴噴看起來好好吃,然後拿到桌子上封好,而忘了問我淋到雨沒。

1998媽媽有什麼教條呢

 主要就兩條:

 一、「m̀ mo͘ tho͘-tōa-khùi」,不要嘆大氣,不要大嘆氣。當然嘆小氣,小嘆氣也不要。總之,不要嘆氣。「tho͘-tōa-khùi è phai-miā」嘆氣會不好命。

 二、「bìn thâu m̀ mo͘ iū kak ka̍k nè nè nè」不要皺眉頭。然後媽媽伸手到我的眉宇之間,用手指來回擦拭,把凹凸不平的眉頭抹平,從小一直抹到現在。

 當然這些教條是對我說的,不會對別人說,對我也沒有強制力。只是每次我出現這個行為的時候,媽媽就再念一遍。

 關於第一點,我的確好多年沒有嘆過氣了。關於第二點,很難。從小到現在就是這個樣子,完全遺傳爸爸。看小時候的照片也知道,我只要看到強光,就會這樣,還會打噴嚏哩。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1997他人的教條讓他人照著做就對了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人的心情光靠邏輯是不會改變的」一一一頁

 有一次我到人家家裏,看見媽媽抱著圓滾滾的小嬰兒很可愛,不自覺想要握他的肉肉一把。當我的手正往嬰兒的小腿伸過去的時候,突然被旁邊的人制止,沒聽清楚是什麼內容,我的手反射的縮回來。

 後來上網一查,原來很多老人家認為搔癢嬰兒的腳底,會讓嬰兒將來學不會走路,或者會常常跌倒。原來如此,從此以後我看見人家的小孩再可愛,也不會想逗弄,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教條的關係。有很多人喔,褻瀆他信的神,可能還反應不大,一但違反他的教條,他會立刻憤怒而且肢體衝突甚至拼命的。

 雖然也有很多醫生出來說這樣的教條沒有根據,也與事實不符,然我當時似乎就瞭解不用講道理,不用辯解,在他們家照著他們家的教條做就對了。

 我想到媽媽拿一部分小時候的照片(我的獨照沒有跟媽媽合照)給我收藏的時候,我一邊看著照片媽媽一邊説「ma-mah phò leh chia̍h gū-leng chia̍h kah khùn--khì, ah khā-tē-á giau giau eh chia̍h nǹg-chhùi iù ko͘ khùn--khì」,媽媽抱著吃牛奶時吃到睡著,腳底搔搔癢後吃兩口又再睡著了。我們家沒有嬰兒腳底不能搔癢的教條。

 穆斯林女性要遮面紗,我絕對照著他們的教條做,不會拿西方的進步價值什麼性權女權人權的東西來講道理。穆斯林女性什麼時候決定要集體摘掉面紗,由她們自己決定。同樣的穆斯林跑去歐洲國家,人家規定公共場所不可以遮臉,那也要照著人家的規定做。穆斯林跑去日本,也要照規定火葬,不可以強制要求土葬。沒什麼道理好講的,照著做就對了。

 普世價值本就不存在,全球化的結果也是成了一桶潘。每個人、每個部落、每個族群,本就有與每個環境和諧融合的長久生存綿延方式,拿自以為是的價值信仰教條強加在別人身上,實在是無知又傲慢。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1996抓到了全球暖化

 三十九年前的今天,台北五度,現在台北二十九度。一定是二二八放假造成地球暖化,取消放假救地球。巧合的是,今年的三月一日也是禮拜六。

1995好吃是會傳染的

 平時我到百貨公司美食街的不收服務費平價鐵板燒用餐時,喝碗湯、吃碗飯、沙巴魚、草蝦、荷包蛋、鮭魚、高麗菜、豆芽菜,吃完就很飽了,再加上甜的緣故,根本不會拿蛋糕來吃,不過今天不一樣。

 我隔壁坐著兩位夫妻韓國年輕觀光客,妻子肚子前凸穿著孕婦裝,他們的行為正符合國分老師說的浪費。點雙人套餐不說,再點兩份加值餐,飯、湯、飲料、甜點、冰棒拿好拿滿,重點是全部吃完不糟蹋食物。每送來一道菜,吃一口嚼幾下後,就發出稱讚的語氣,連連說好吃,而且還互相討論很久,整個用餐過程又快又沒有冷場,而且不吵。有疑問或少上菜時,對服務人員也是輕聲細語確認。

 坐在隔壁的我,也感受到這份美味,胃口大開,比平時多拿一塊蛋糕來吃,而且心情也跟著愉悅來起來。

 我平時對小中華韓國頗有偏見,然集體群性之中,也有少數人能展現高水準的個性。



1994這樣就有飯吃喔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谷歌網頁翻譯:「當然,每個問題對當事人來說都是大問題,我並不是說它們不重要。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日常生活能夠維持。就算我們說這不公平,就算我們說這有什麼不對,但如果明天沒有飯吃,我們也無能為力。」一五〇頁

 三十多年前,媽媽看電視新聞或其他節目的時候,不少次會脫口而出「an-ne tiò ū pn̄g hō chia̍h」這樣就有飯吃。到後來講完這句後,就立刻把電視關掉。電視壞掉後,也不買新的,不再看電視了。還好媽媽不會用電腦,不會滑手機,不然整天一直講這句話就飽了。

 我到處逛街,看到一些人事物時,也會突然冒出這句「an-ne tiò ū pn̄g hō chia̍h」。在魔鬼的金援下,的確不但有飯吃,而且甚至過得比一般兢兢業業安分守己的人優渥。不過魔鬼總是有式微或退場的時候,那時我們就真的也無能為力了。

 沒有生產力,或是從事非生產工作的人,最好要時時提醒自己「an-ne tiò ū pn̄g hō chia̍h」喔,別把自己看得多重要。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1993媽媽煮什麼小孩就吃什麼的道理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谷歌網頁翻譯加自己微微修改:「在家裡一起吃飯是有意義的。在鄉下的節日裡聚在一起也有意義。父母認為,如果自己死了,孩子會很為難吧。至於孩子,如果他們知道父母對他們的照顧,他們可能會為自己先死而感到難過。要傳達那種事情,必須一起做點什麼。但是,如果以「我要吃吐司」「我要吃披薩」這樣的語氣隨意行事為基礎生活的話,連線人與人的東西就會消失。說到底,食物僅僅是一種象徵。聽到「我們兩個都要工作,所以不能一起吃飯!」這句話真是讓人沮喪。所以那種家庭除了餐桌以外,只要創造家人共享的場所就可以了。如果他們說我們甚至做不到這一點而且這是一種浪費,那麼我就無話可說了。」一二八頁

 上次的廢文[1937]裏,我說感覺怪怪的渾身不自在,卻又說不出道理的東西,養老教授寫出來了。是的,就是如此。二戰後尤其是二十一世紀特別強調個體的自主自由權利,而且年齡不斷向下延伸到青少年少年幼童。以後會出現什麼後遺症呢,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1992我在台北市中山堂學會折紙飛機

 小學二三四年級的暑假,媽媽到城中大樓的證券交易所時,我都會跟著去。當時不像現在網路下單、電腦電視牆自動更新訊息這麼方便,是一片白板牆上由兩位抄寫員不斷擦拭寫上即時買賣價格。號子內人聲吵雜,沒有禁煙的年代煙霧彌漫。我覺得無聊就到樓下的中山堂廣場閒晃。

 於是在廣場認識了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想必他媽媽也在樓上號子裏看行情吧。這位小朋友教我折紙飛機,之前我只會折四五折火箭筒的樣式,飛不到五秒就落地了,軌跡直線一條。小朋友教我折頭重尾輕的紙飛機,後來我才知道跟球的折法一樣。這個樣式的紙飛機,可以飛十五秒以上,軌跡也有圓弧狀,如果當時微風氣流配合的話,半分鐘以上也還沒落地,真是大開我的眼界。

 神奇的是,暑假結束後就不再跟去號子的我們,隔年暑假再次相遇時,還能互相認出來,然後再折一個暑假的紙飛機。在中山堂廣場的運動量可以說是非常充足,中午休盤時,媽媽帶我去吃飯或回家。

1991音樂盒

 看起來是日本時代傳下來的日式音樂盒。旋轉發條,而後發出聲音。左邊是旋轉台,立著人形(現在叫公仔),右邊是珠寶盒。曲目應該是綠柚子,英格蘭民謠,沒記錯的話。

 也是媽媽在大小姐時代的生活享受之一,不知道是自己用,還是拿來催眠我用的。帶著我落魄三峽再板橋後,封存在屋子的櫃子裏半世紀了。如果我沒有整理房子時話,永遠也不會發現。



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1990謝謝賴叔叔

 今年的大年初一除了三間宮廟遊[1948]之外,也完成了一件心事,到賴叔叔家向他的遺孀致意,表達對賴叔叔的感謝。

 賴叔叔是爸爸在員林血清公司上班的同事。除了平日的關心照顧以外,十九年前爸爸退休後一年時倒下,賴叔叔全程陪伴,安排所有醫療與處理所有雜務,並時時去看爸爸,說話給爸爸聽。從這本賴叔叔親手記錄的收支簿來看,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帳務分明項目清楚,讓人信賴。

 一年後爸爸離世,賴叔叔安排簡單隆重的法事,安排所有行程、項目、與雜項支出,且全程陪伴我。告別式當天安排公祭,由爸爸上班的家族公司將來的接班人繼承人率領滿滿一遊覽車的同事到會場向爸爸致意,讓我覺得面子十足。

 再四年後,阿嬤離世。我在嘉義醫院護理之家不知要怎麼辦的時候,想到了賴叔叔,打電話給他。賴叔叔也是全程參與全程陪伴我移到彰化辦理阿嬤的法事。在媽媽的示意下,用頂級的規格讓叔叔(爸爸的弟弟)心安有面子。賴叔叔當時還一直念叔叔,為何都是孫子我在處理探望阿嬤支付所有阿嬤的費用。

 去年媽媽突然倒下,緊張不知所措的我立刻想到賴叔叔,然電話怎麼都打不通。慌張的找到禮儀社名片後,老闆告訴我賴叔叔在阿嬤離世沒幾年後也走了。

 老闆載我到賴叔叔家,突然似曾相識,十八年前賴叔叔就帶我到他家過了。只不過當時我心慌恍神又行程匆匆短暫停留沒注意罷了,一家小村部落中的小雜貨店,過了這麼多年依舊沒變。

 感謝媽媽有把這些資料分類打包整理好,讓我現在可以一邊考古一邊有著滿滿的回憶。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1989讀這個科系能吃嗎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自己微微修改:「回到大學時代的故事。到了醫學部畢業的時候,來自各個醫局的年輕老師會來,尋找畢業生。那時,來自生理學的伊藤正男老師來了。後來成為了權威,當時還是助手。因為生理學是基礎醫學的一種,所以這也是和解剖學一樣不易轉職的領域。我清楚地記得伊藤老師說過,「沒錯,我沒有餓死」。正是因為學生有「做基礎醫學的話就不能吃」的印象,所以才會這麼說吧。伊藤老師身材高大,身材魁梧。那位老師宣傳了「吃飽了」這一點。也就是說,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能不能吃」是最大的問題。」六〇頁六一頁

 沒想到戰後日本也曾歷經這樣悲慘的時期,一切以考量能不能吃飽為前提。生理學、解剖學這種基礎醫學可能會吃不飽喔,外科內科小兒科才能賺錢。

 我填寫大學志願的時候,也是考慮能不能吃飽,雖然父母都是抱著「任我興趣自由發展」的態度,沒檢查甚至沒問我填了甚麼學校科系,只提醒我填好了嗎,看清楚了嗎。

 自小以來我潛意識就知道要跟媽媽一起省錢存錢,雖然要讀大學的當時經濟情況有點好轉,然還不到不缺錢的地步,更不能用到媽媽的老本。當醫生賺錢,主觀條件我怕動物,國一生物課解剖麻醉的青蛙都不敢了;客觀條件,成績不夠,模擬考排名如何自己心裏有數。

 於是打開報紙,全是電機電子工程師招募,還寫英文的喔,加上聯考年年第一志願是台大電機,填這個就對了。考上國立電機似乎在邊緣,不過考上私立電機應該還綽綽有餘。聽說私立大同是國立收費,雖然學校小和尚學校穿制服軍事管理,還是填進去吧。接著就是另一段故事了,有閒繼續。



1988我命由我不由天

 谷歌網頁翻譯:「之所以過度重視“努力就能有所成就”,是因為人類獨有的一種傾向,認為意識是最重要的。他們認為,正是因為他們(有意識地)這麼做了,才能夠取得這些成果。意識推動世界。但這是一種典型的誤解或傲慢。沒有人會自覺地蠕動腸道。它自己移動。」三六頁三七頁

 努力就一定有成就,所以我們從小要立定偉大的志向,努力朝著目標前進,終能所成。意識成了意志再成了志願。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被學校老師洗腦還不夠,再親自寫作文自己催眠自己洗腦自己,從小到大。

 何止如同養老教授說的無法用意識控制腸道蠕動,人也無法用意識控制心臟跳動、胃消化、流血流汗、目視耳聽聞氣品味感觸等等啊。呼吸可以用意識控制,不過撐不了多久,而且睡覺的時候一樣不是用意識控制而繼續呼吸。對了,陰莖也不是靠自己的意識控制勃起射精。

 人連內在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還能控制外在的環境嗎。有了意識可以自主活動有選擇的時候,竟開始以為自己萬能天下無敵,只要努力必有回報。

 我懶得再長篇大論什麼道理,直接寫我的結論,靠近神的有神性的人,努力越有成就;離神越遠滿魔性的人,努力跟成就無關。

 自認為的自主意識,說不定還是被大眾媒體操控著勒,還敢大聲嚷嚷這個案子沒有我做不起來,這個產品沒有我出不了貨。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1987古董電影放映機

 兩個磁帶盤在上方旋轉,投影在牆壁上觀看,網路上有操作示範與放映效果。

 媽媽在大小姐時代的生活享受之一,帶著我落魄三峽再板橋後,封存在屋子的櫃子裏半世紀了。如果我沒有整理房子時話,永遠也不會發現。



1986不為升學率而刷題庫的好學校

 谷歌網頁翻譯:「我沒有為所謂的入學考試而學習。學校的教育政策是,只要你了解課程,你就能夠通過入學考試。我認為那裡的教育程度可能比普通高中的教育程度更高。因此我實際上能夠進入東京大學理科二部。」七六頁

 養老教授讀的是好高中,沒有為了拼升學率讓學生整天都在大小考模擬考刷題庫。學校上一些程度比較高的內容,只要上課能充分理解它,那麼通過考試也沒問題。

 這就是上次我在刷題庫的廢文中[1970]留言寫的,考合太醬料(台大醫科)需要刷的題庫是大一微積分普物普化普生托福喔。其實也不用刷題庫,只要充分理解大一微積分與解析幾何普物普化普生等程度比較高的內容即可。當然這是我憑空想像的方案,實際上我沒有執行過,也不會去執行,效果如何無法預測。只是剛好和養老教授就讀的高中政策類似而已。

 再一個更容易想像的例子。與其在小六刷雞兔同籠的題庫,不如理解教育程度更高的國一代數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理解了它後,沒必要再一直刷雞兔同籠的題庫,也能順利通過初中入學考試。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1985別顧著說都是自己的功勞啦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解剖中對付的是生物的屍體。這個不會變。在對付活著的人的領域是不行的。不管是外科還是內科,患者都有各自的個性,而且每天都在變化。不小心就會痊癒。不知道為什麼卻能痊癒的情況並不罕見。」五六頁

 養老教授這段話原本只是要說他就讀東大醫科時,為何要專攻解剖領域,因為解剖的對象是確定的,不會變來變去,養老教授不喜歡變來變去的東西。

 結果順便說出了大實話,病人不知怎麼的就康復了,你們內科外科醫師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養老教授說這叫做病人都有各自的個性,我則稱之為與生俱來或神賜的免疫力復原力。人謙虛一點的好,不是自己介入的功勞,大聲嚷嚷就是與魔鬼打交道。



1984養老教授與我一樣的經歷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給我做手術的是住在附近的東大醫院的外科醫生。把當時最大的100cc的注射器刺進了腫瘤,把膿液吸了出來。現在看來是相當粗暴的治療。如果針尖稍微偏離的話,應該會引起腹膜炎吧。可能沒能活下來。」四四頁四五頁

 圖片應該是爸爸留學日本帶回來的注射器,如果沒有整理板橋房子的話,也不會發現媽媽打包整理好放在櫃子的東西。當時的注射器都是玻璃製的,看看圖片中2cc和5cc的大小,可以推知100cc的注射器有多嚇人的大,報紙包不下吧。

 讀僑信國小五六年級時,放學後跟同學騎腳踏車去崇實高中,不知怎麼的開始在操場跑道競速起來。我在彎道準備超車的時候,跟同學的腳踏車黏在一起,然後我摔倒在地拖行的一段距離。爬起來後我的左手臂關節無法彎曲(還好不是右手不然就不用寫字了),用單手騎腳踏車回家後媽媽和爸爸一起帶我去醫院。醫生拿出一隻巨大的注射器,不知道是要注射還是吸出。幾乎跟我手臂一樣大的針筒,我一看到就害怕,媽媽爸爸看了也被嚇到吧。於是就什麼都沒做,藥也沒拿就回家了。大約一個禮拜就復原,又可以活蹦亂跳了。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1983小孩子讀大人書

 谷歌網頁翻譯加蘋果手機翻譯其中一句:「當時我還在讀小學一年級,所以如果他們發現我在讀這種針對成年人的書,很明顯會被說成是「不是孩子讀的」。從成人的角度來看,他可能看起來像個早熟的男孩。由於我能讀懂基本漢字和平假名,我很快就開始閱讀針對成年人的書。毫無疑問,從小讀了很多書對我後來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四三頁

 上次回憶[1960]說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讀大人的書宇宙的故事和地球的故事,跟養老教授的童年一樣嘛,養老教授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讀大人的書了。我是不用旁邊附加注音,大概迷迷糊糊懂得大部分國字的意思時就可以讀大人書了,當然不認識的國字也不少。讀這些書對我後來有沒有幫助,華國體制下,大概趨近於零,可能對人生影響比較潛移默化。

 我這輩子買過最愚蠢的一本書,叫做國父傳,而且還是有附注音的書。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坐隔壁的同學早自習在看這本書,我既好奇又不好借幾天來看,於是回家叫媽媽帶我去書店買書。媽媽叫爸爸帶我去,原本我的意思是帶我坐車去台北的書店逛,我不知道晚上板橋來回台北會太晚,影響爸爸隔天上班。爸爸帶我走到後埔國小校門口斜對面的書局,也是我常買文具的地方,然後叫我自己挑一本,剛好有一模一樣的國父傳。

 從此以後直到上高中開始利用台北市立圖書館以前,我都沒有再買過閒書,頂多一學期買一本或兩本自修打發時間,也沒拿來刷題庫。我潛意識知道要跟媽媽一起省錢存錢才可以。



1982找工作就是找空缺

 谷歌網頁翻譯:「正如我之前所寫,工作的本質就是填補眼前的空白。一旦出現漏洞,就會有人遇到麻煩。所以填寫它。這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帶來偉大的成就。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認為工作預先就存在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犯這種錯誤的人往往會要求他們的老闆或公司「定義我的工作」。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事情不可能事先完全確定。首先,有一個「洞」。你可以稱之為需求。首先重要的不是你想做什麼,而是對你的期望是什麼。」三四頁三五頁

 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找工作就是找空缺,台語chhōe khang-khòe 就是找空缺,沒想到華國教育部把它寫成揣工課。所以我一直以來也不贊成把閩南語改為台語,華國教育部華頭華腦華人要把中國閩南語搞爛我沒意見無所謂,但是亂搞台灣台語只會讓福爾摩沙人往索多瑪的路上狂奔。

 養老教授的看法正是如此,找工作就是找洞穴,填滿它。記得管理學名人彼得杜拉克教授說過,世界的需要加個人的專長,就是每個人的天職,意思也同樣是找空缺。

 受到中國台灣人的影響,許多台語說法也北平話化,找頭路、求職等等,也有台語對應的發音。福爾摩沙人不必隨著起舞,接軌米日正念思想才是正道。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1981媽媽就是這樣養我的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雖然對推薦早期教育的人感到抱歉,但這種事情本來就和人的日常生活沒有關係。這裡所說的日常生活,就是吃飯、活動身體、睡覺等作為生物的基本內容。」二七頁

 上次寫完我完全沒有小時候記憶的原因[1978]後沒過多久,看這本新買的書,竟然出現跟我該篇廢文最後一段描述近乎一樣的內容,巧合的令我高興又毛骨悚然。

 養老教授也認為嬰幼兒期的小孩就是吃飽動、動累睡、睡飽吃,我個人再加上媽媽抱媽媽牽或抱媽媽牽媽媽一項。

 唉呦喂呀,我是不是該去把養老教授的全套書買齊呢,相見恨晚啊。



1980照表操課的命運

 排課表帶媽媽去吃午餐,照課表外帶晚餐回家吃,沒有發生不習慣或不適,也沒有覺得枯燥乏味。因為和媽媽一起吃飯本身就是趣味,雖然沒有話聊,然我點什麼她就吃什麼的媽媽可愛勝過一切。

 不過課表只剩我在執行的時候,就有一股不知哪來的力量讓人覺得怪怪的。一開始當然是享受著課表的便利,無需煩惱這餐要吃什麼,照著吃就對了。然而過一陣子後,感覺自己非得一定要照著課表吃,沒吃到不行的強迫症出現時,那我就成了這個課表的奴隸。

 這時我又會不厭其煩、自找麻煩、越煩越好的開始尋找新供應商。今天沿著忠孝東路,明天沿著信義路,後天走遍羅斯福路轉和平東路,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找出解悶排解無聊的地方。

 有的話,就試試看認證一下,沒有的話或沒通過認證,就繼續執行原來的課表。不斷重複循環,命運般的在迴圈裏打轉。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1979要拿湯匙嗎

 中午吃完飯買飲料回家,夏天的時候,一碗杏仁豆腐加兩中杯仙草凍茶,沒有杏仁豆腐的時候,兩大一中;冬天的時候,一碗芝麻糊加兩中杯,有時沒有芝麻糊;晚餐外帶咖哩飯回家吃的時候,都會用到湯匙。

 中午一回到家,關好門;我外帶晚餐一到家,媽媽把晚餐封好,抽一條酒精擦給我的時候,都會問「ái the̍h thn̄g-sī-á bo̍h」要拿湯匙嗎。要的話她就知道有甜甜的杏仁豆腐或仙草蜜吃了。

1978我完全沒有小時候記憶的原因

「月光與陽光
月光與陽光宇宙輪廻
一個生命的誕生
當他涯々不隱踏看小脚步學走路
那天真可愛的小臉充滿著未来的希望
當他不慎跌倒地上時他哭泣
有時希望有人抱起他來有時自己學著勇站起來」

 這是媽媽新詩散文作品的原稿,我無法判斷是什麼時期的字跡。這大概是回憶起我小的時候,學走路的樣子而寫下的吧。我跌倒的時候,我有時自己站起來,有時想要媽媽抱的時候,媽媽也會立刻抱起我來,不再讓我哭泣。

 谷歌網頁翻譯:「時間因悔恨而增長,空間因屈辱而增長。我們基於時間和空間的世界觀是由我們的遺憾和屈辱所支撐的。」二〇〇頁

 岸田老師研究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後,認為我們的時間感和空間感來自於悔恨和屈辱。也就是天不從我願、心想事不成的時候,與天從我願心想事成的時候區隔出時間感,想去哪裏不見得可以亂跑的時候,區隔出空間感。

 谷歌網頁翻譯:「如果我們把這些痕跡稱為傷疤,那麼我們可以說我們身上確實佈滿了傷疤。在這些傷痕中,那些留存足夠長的時間,影響我們人生軌跡的,就是我們所謂的記憶。」五〇三頁

 熊谷晉一郎小兒科醫師研究慢性疼痛時,也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說所謂的記憶就是我們人生一路走來的傷疤。天不從我願心想事不成的事小,我們可以自行處理癒合的,稱之為記憶,事大無法自己消化處理的稱為創傷。

 我完全沒有幼稚園以前的記憶,即使是幼稚園,我能回憶起來的頂多三件事。可見這段期間我過得有多滿足多逍遙自在,我要吃就吃,要睡就睡,要媽媽抱就媽媽抱,要去哪裏就去哪裡。從媽媽留下的黑白相片來看,我滿足到手上抱著乖乖,也沒有想要吃的狀態,而會看著鏡頭拍照。這麼好吃這麼甜的東西,就只是拿著而已,如果我顧著吃急著想要吃,卻被阻止的話,一定多少會有記憶的。

 當然這段嬰兒期幼兒期,我不用去背什麼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也不用去背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也沒有媽媽翻著童書講故事給我聽,甚至可能連電視都沒有看。就只是吃飽睡飽到處跑和媽媽抱,度過這個我沒有記憶的時期。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1977來自餐飲業者的實務訊息

 今天按照課表排定的美食街攤位午餐,點餐時老闆正在番茄炒蛋。我說好久沒吃到了啊,真懷念,之前這裏整修的時候,到一〇一附近的店去吃時,每次都等老闆現炒。

 接著不知怎麼搞的,老闆和老闆娘就開始唱雙簧說相聲似的說有些其他自助餐的番茄炒蛋,番茄看起來很紅很鮮豔好看的原因,在於加入番茄醬一起炒。味道不會變,一般人也吃不出來,然那個番茄醬品質難以把握,麥當當的番茄醬還算高級的,那個自助餐用的嘛,就不知道啦。

 又說自助餐整排的青菜真是綠的好看,都是加蘇打的。我才突然想到,對喔,媽媽每次炒空心菜沒多久就變黑了,這樣才正常。

 水果攤削好的水果,放一整天還漂漂亮亮的,全是加什麼藥水來著。我也想到,對喔,蘋果削好過不了多久也會生鏽,富含鐵質的緣故,這樣才正常。

 還有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多來路不明甚至回收的,都是沒牌子大桶裝,參差不齊的品質。難怪可以賣得很便宜,我還以為是不用付房租的緣故哩。

 老闆說他也是聽一些很熟的同業朋友講才知道這些眉角,感謝老闆分享這些訊息。我想到我的學生時代,還有工作前七年幾乎都吃這種便宜的自助餐時,還真的是五味雜陳。

1976 I cut my hair

 如果這麼說的話,一定會被英文老師糾正,要說 I had my hair cut 才對,然後啪拉啪拉講一堆文法大道理。如果正經八百這麼說的話,有的老外會有狐疑的眼光,有的則有佩服的眼神。

 媽媽就是 I cut my hair,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無可考了,我有記憶以來,沒有媽媽去過理容院的印象,有去過的話,回家就有理容院的獨特味道啊。

 我是 I had my hair cut,媽媽是 I cut my hair。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1975養豬是浪費貼文打卡是消費

 谷歌網頁翻譯:「浪費就是攝取太多東西,但是攝取量是有限的,所以到某個時候它就會停止。出現的狀態是令人滿意的。相反,消費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它針對的是思想而不是物質。因為永無止境,永無止境,永無止境,消費為了尋求滿足感而不斷延續,並逐漸走向極端。我們想要得到滿足,但是我們為了尋求滿足而消費越多,滿足感就離我們越遠。無聊就是從這時候產生的。」三九五頁

 這段是國分老師筆記整理法蘭西社會學家與哲學家尚布西亞的論述,對於浪費這個詞的意思用法與我原來以為的差異頗大。我本來以為的浪費是,例如叫了一桌十道大盤的菜,然後每一盤各夾一口吃,剩下的全拿去倒掉,中國在經濟最囂張的時候大約十二年前,我在深圳有看過這種光景。

 看來浪費的意思比較接近我說的養豬。原本吃個八十元的排骨便當十五分鐘就吃飽了(疫情後一百四十元),偏偏就是要去吃六百元兩個鐘頭的五星級飯店自助餐(疫情後一千兩百元),這就叫浪費。然而浪費是物理的、身體的,有個極限,再怎麼大胃王,能塞進的食物,花費的錢總有個上限。

 然而消費就不是如此了,商人運用大眾媒體不斷灌輸洗腦奴韭羊思想觀念。上班就是要配一杯咖啡才潮,星巴巴是其中的頂級。電腦手機平板就是要用水果牌的,坐在星巴巴裏面,更酷。蛋黃酥就是要排這家的,假日就要去哪裏玩。膩了,沒關係,再介紹新的蛋黃酥跟旅遊景點。看個元宵燈會擠爆捷運站,不是跨個年也是嗎。不用怕奴韭羊會膩,就怕沒被介紹到必吃必喝必買必排必帶。這就是永無止境,不斷延續,花錢解悶,越買越悶,無限循環,終至沒錢的消費社會。



1974奴隸的養成始於教育

 終於抄公版,或以被統治者灌輸的標準答案維生。

 谷歌網頁翻譯:「因此,理解的過程非常重要。這個過程使人類獲得了理解的能力,並最終獲得了生存的能力。相反,當我們忽視這些過程的重要性時,我們就會成為我們所獲得資訊的奴隸。它最終會成為一種特定的做事方式,因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例如,如果有人不了解某個數學公式的內容或背景,而只是簡單地認為只需代入數字,那麼他就是該公式的奴隸。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您將永遠不會產生“我明白!”的感覺。因此,人既沒有獲得理解的能力,也沒有獲得生活的能力。你所能做的就是照著吩咐去做。」三九二頁

 我的讀書過程,在大學以前,除了國文以外,其餘科目多是有充份理解的,多是有「我明白了!」的感覺。像國文這種在國中時註釋要一字不差的背誦複寫,龜茲要讀成邱慈的莫名其妙不知來由的標準答案,在高中時總算是解脫了。

 大學的時候,如此理解過程的崩潰始於微積分。大概是成功嶺軍訓使得第一學期時間大幅縮短,電機系只要會算會應用就好的術業有專攻的原則下,又對英文教科書閱讀不上手,於是「我明白了!」的感覺越來越少,近乎奢侈。

 大二上學期的線性代數,我又重拾了這種「我明白了!」的感覺。其實以通過考試得高分的目標來看,最佳策略是活用定理,套入公式算出答案。不過當時我對那本數學系在用的教科書深深著迷,所有名詞的定義、由此而生的定理,都要用邏輯思考推導一遍,只差沒有把教科書放在一旁,自己來或是預測下一步了。雖然無助考試高分或影響其他科目學習的時間,卻有大大的滿足。

 大二下學期的傅立葉分析也是如此,老師只會說傅立葉轉換後,就會變成訊號的頻譜。為了理解這句話,我在暑假工廠實習的時候,把另外兩本輔助的參考書念完,才得到「我明白了!」的理解,並且知道如何應用在諸多領域。

 電磁學和機率也算是少數能讓我有「我明白了!」的理解感覺的科目。直到米國獅子大學研究所畢業為止,有關光電科目的一部分與電子學半導體相關的科目,很難有「我明白了!」的理解。原因在基礎斷層,近代物理到這些應用科目中間過渡的固態物理或半導體物理不見了,因此我就成了公式的奴隸,甚至欲成奴隸而不得。那些期末成績A至今我感到很空洞心虛。

 上班以後,研發微波濾波器時,我把整個研發過程計算方法翻新了一輪。進入網通產品代工製造業後,除了當主要晶片與軟體的奴隸外,我在電路板得到了主權,電路板疊構、線路、佈局、用料無一沒改過,或重新設計過,結果還回饋給晶片的公版設計者。

 當然隨著歲月,「我明白了!」的理解感覺,自己知道就好,不用大聲嚷嚷,沒人懂也沒人想聽,既不能拼經濟也不能生小孩。自己充實放心就好。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1973一領衫

 衣服的單位是領,chi̍t niā saⁿ一件衣服,當然褲子、棉被、毯子的單位也可以是領。

 從媽媽未曾給我看過,而又保存留給我的相片(都是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到國小畢業為止的合照)來看,我穿的衣服全部都是有領的。記憶比較清晰的國中以後直到現在,我全都是穿有領的衣服。除了學校體育課用的運動服、內衣、毛衣、背心以外,我日常生活出門在外全是穿休閒衫配休閒褲夾克外套、襯衫配西裝褲夾克外套,都是有領的。

 我什麼時候在哪裏穿過沒領的T恤呢,在米國獅子大學讀書度假的時候,T恤全都是申請信用卡時送的贈品,有十多件。這些T恤在我回台前一夜打包行李時,本來要全部丟掉,後來有同學願意全部接收,常穿的就三四件,其餘跟新的一樣。

 再來就是在友訊打工,到中國出差時穿T恤。退休後到香港、深圳時也穿T恤,天冷加上一件幾乎無領的外套。

 還有去看桃猿隊與羅德隊比賽棒球的時候,門票很貴,送一件T恤。買牛仔褲的時候,業務員推銷成功,買了四件T恤。以上這些T恤從來沒有穿過,洗乾淨後,吊在衣櫥直到現在。

 我的衣著美學深受媽媽的影響,衣著就是要有領,當然媽媽買給我的衣服全是有領的。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1972我上小學的第一天

 谷歌網頁翻譯:「第一次進入托兒所、幼兒園或學校等團體生活環境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反應。這是因為他或她迄今為止所創造的環境世界崩潰了,他們必須轉向新的環境世界。這是一個極為艱鉅的任務。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發生失敗的原因。」三七三頁

 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強烈的排斥抗拒,媽媽一個人抓不住我,和爸爸兩人合力,一人抓住我一隻手,拖著拖著也要把我拖到學校去。從三峽橫溪公車站到成福國小約一公里,我猜當時的場景是我先掙扎幾十公尺累了,而後媽媽背個百公尺,爸爸再背個百公尺,最後我自己走進學校。不知道有沒有影響到爸爸去上班。

 可見我上小學以前,日子不知道逍遙自在到什麼地步,才讓我抗拒穿制服背書包去上學。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1971日常生活排課表減輕大腦負擔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混合谷歌網頁翻譯:「但那些只是說「思考很重要」的人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的事實。事實上,人類努力追求一種無需思考的生活。人類不能只靠思考而生存。如果每天在教室裡見到的老師的人品是無法預料的,孩子會非常疲憊。如果每天都要考慮購物的地方,人們會非常疲憊。所以人類會創造不假思索的習慣,獲得環世界。人類在活著的過程中不再思考是必然的。」三七六頁三七七頁

 退休後,每天都在煩惱要吃什麼,真是太幸福了。煩惱這一餐沒什麼,連這餐都還沒吃完的時候,已經開始煩惱下一餐了,尤其是開始帶媽媽出去吃午餐的時候更是如此。每天我起床後,媽媽第一句話問我「kīn-a-ji̍t beh khì to-ūi」今天要去哪裏。每天想著要吃什麼實在很煩很耗費時間精神,一陣子之後,我就自排課表照表操課每天的午晚餐。

 我並沒有告訴媽媽這個課表的內容,然一陣子後,媽媽會自己發覺並脫口而出「kīn-a-ji̍t 星期六,鐵板,ah nà 星期四 ka 星期日 sī 喫茶趣」今天星期六吃鐵板,要是星期四和星期日的話到喫茶趣。到每個不同的地方,出發時間不一樣,媽媽也能發現並依課表調整。

 像這樣,我把大腦的疲憊留給看閒書和寫廢文。不過神奇的是,這兩件事似乎是越做越有精神,似乎沒有感到什麼疲憊。



1970刷題庫(二)

 說到刷題庫,其實還有考駕照的時候。台灣駕照和中國駕照的題庫頂多就是一千題左右,最慢也能在一個禮拜內刷完兩次,以此應考絕對及格。終身一次,危害不大。

 另一個是準備托福考試。本來也是抱著刷題庫的心態來應付,後來發現托福的閱讀測驗文章帶給我無比的震撼與新世界,這也是後來我喜歡讀閒書的源頭。這些文章不長,而且句子通順沒有複雜句型,邏輯簡單清晰。最重要的是,除了介紹鮮為人知的知識之外,其風格很多都是先說一般人普遍認為什麼的常識,而後話鋒一轉開始論述其實不是大家想的這樣。範圍上從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那時我就開始蒐集托福的閱讀測驗試題,大量閱讀,底下的問題反而懶得去刷,終致忘了聽力與文法也要花時間練習才可以。這個現象,頗能代表我的個人讀書慣習與風格。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1969懷念的麵龜和糕餅

 今天去龍山寺找尋小時候的味道。寺裏已經沒有這兩樣東西了,只剩下食品工廠生產的包裝完整餅乾產品和鳳梨罐頭,麵龜和糕餅要到龍山寺對面的公園的沿路小巷裏之小攤商家才有。買了一個麵龜35元和一包八塊的糕餅50元共85元。

 在公園隨意坐在草坪周圍的欄杆上,吃了麵龜和三塊糕餅。麵龜是紅色外皮包白豆沙餡,跟小時候的味道一模一樣。糕餅跟小時候一樣圓形,一樣花紋,只是變小變薄了,味道一樣鹹鹹,白色糕餅散撒紅色的鹹味來源,小時候不知道是什麼,現在知道是桂花。美中不足的是,冷冷的吃,如果用電鍋蒸過,一定能完全還原小時候的口感口味。

 我讀國小國中的時候,媽媽會去龍山寺拜拜,如果暑假期間,則會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應該是初一或十五去吧,我也常常跟著媽媽去拜拜。其實看起來也沒有拜到多麼投入,心誠則靈,重點是媽媽也很喜歡吃麵龜和糕餅。通常我都在進門入口處站著發呆,等媽媽拜完一輪後對我喊「ah hô-- 尾音上揚 kóe--lāi  ka ma-mah tang-chē pài」阿和過來跟媽媽一起拜,我就跟媽媽拜最後一禮後,一起回家。

 到家後媽媽說「gua chhui mī-ku ka ko-á lāi chia̍h」我蒸麵龜和糕餅來吃,等不及的香噴噴熱騰騰冒煙之美味。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1968刷題庫

 想都沒想到在退休後,而且完全不自覺地,刷起了題庫來,更不可思議的是還沾沾自喜貼出。刷完一本教科書的題庫不夠,再刷完另外一本。簡直是華頭華腦華人的奔跑在往索多瑪的路上一樣。

 上一次這麼刷題庫,是大四上期末準備預官考試的時候。不知道是其他同學都在專心準備研究所考試,還是讓教官強力推薦了一下,似乎只有我去買預官考試題庫來刷。後來一刷才知道,預官考試題庫的電路學跟研究所考試的電路學難度不是同一等級的,而且又是選擇題,難怪。

 再上一次這麼刷題庫,是國二下學期的時候。不知道是精力旺盛或是中邪起乩,打整個下午的籃球不夠,還有力氣刷題庫,印象中是刷物理和化學的考題。刷一陣子之後,考試排名突飛猛進耶。國三以後,平日小考、期中期末、模擬考試就夠多了,反而自己不再刷題庫。

 其餘的時候,我都是課本教科書內容看完一遍,有時候看兩遍,就上場去考試了。大概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成績,隨機應變嘛。如果平日作業是自己寫的,不是抄同學的話,成績似乎更好一點。至於考古題,我沒有很在意,有則瀏覽即可,沒有也不會刻意去蒐集。

 我生性厭惡為準備考試而讀書,更不用說刷題庫了。這注定我必須去米國讀研究所,大學聯考勉強還有學校去,研究所的話,能考上本家大學已經是相當幸運了,米國研究所用申請的,不必刷題庫準備入學考試。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1967種子可以作為貨幣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農業產生的不僅僅是糧食。種子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儲存起來,成為次年農業的原料。這種可以儲存的種子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東西。是“財富”。」四九頁

 蘋果手機翻譯軟體:「植物的種子,即使當時不吃,也會保證未來的收穫。因為是可以儲存的東西,所以即使擁有很多也不會困擾。可以儲存的話,也可以分給。也就是說,種子不僅僅是食物。那是財產,也是可以分配的財富。」五〇頁

 合庫金控的巨幅照片,顯示了手捧著稻米就是擁有財富,稻垣老師這兩段文字道盡了其意義。當然要讓稻米增加,也就是巨幅照片說的創造財富的話,要把掌心中的稻米再拿去耕種,以在來年收穫更多的稻米。

 貨幣的幾個主要特性,稻米全數符合。易辨識、易流通、易儲存、耐用不易損壞、易分割、易量測,重點是還能吃。看起來資本主義觀念源於農耕社會,有極大的理由。

 古代黃河流域的人以貝殼為貨幣,那時候有農耕技術了嗎。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1966時間感的變化

 谷歌網頁翻譯:「任何吸煙的人都知道,吸煙會讓人產生獨特的時間感。形狀的逐漸變化非常美麗,令吸煙者常常驚嘆不已。那時候,時間過得很慢。當一個忙碌的工作人士開始吸煙時,時間的速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三三三頁三三四頁

 我還以為抽煙是要讓自己看起來很酷,原來是要鬆弛自己讓自己覺得悠閒,改變時間感讓自己不再覺得無聊而焦躁,順便驚嘆吞雲吐霧之煙的千變萬化美。

 我待的網通產品代工製造業以及品牌銷售業的上班族也是這樣。要嘛在樓下戶外,要嘛在頂樓空地,總是有同事在那裏抽煙。不知道是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來抽煙舒壓,還是坐在電腦前面沒事做,又不能打電動上社群網站瞭天太無聊才來抽煙改變心情的。依照國分老師的說法,就是改變時間感讓自己覺得悠閒就是了。

 現在不一定要抽煙,滑手機效果更佳。一隻煙五分鐘就抽完了,手機可以一直滑到沒電,不過癮的話,外接電力銀行繼續滑,讓人感覺很悠閒,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完全不會無聊而焦躁。排隊必吃店必買店的時候,效果最佳。



1965媽媽也有我小時候的回憶

 不知道哪一次媽媽自己到板橋,我沒有跟到。回台北後,拿著這個魔術方塊對我說「úi pāng-kiô thē lai e̍h」從板橋拿過來的。然後放到我的書櫥裏,就像照片中一樣擺放。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覺得紅白藍的顏色比較好看(藍白應該是先受到拖鞋後受到獅子大學色彩風格的影響),於是把魔術方塊轉一百八十度。然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媽媽再度把魔術方塊再轉一百八十度回復成原來綠白橘的樣子。

 這個魔術方塊是我在國小五六年級,讀員林僑信國小時買的。當時口袋裏沒那麼多零用錢,買魔術方塊的時候,一定是先跟媽媽說,她才拿錢給我去買。

 很多次放學回家後,媽媽問我「kong-khò sia hó beh」功課寫完了沒,然後說「ka ma-mah khi 外婆 hia」跟媽媽去外婆家。接著走到火車站搭乘每一站都停沒有冷氣的普通車到潭子火車站,再走到外婆家。

 我在火車上就是自己轉動這個魔術方塊,當然回程的時候也是,每一次坐員林潭子間火車的時候都是。媽媽也都坐在旁邊不知道有沒有看我玩。

 國中一年級下學期搬回板橋的時候,魔術方塊也有跟到。然那時我已經對魔術方塊沒有興趣了,媽媽把它放在室內玻璃窗邊。後來搬到台北時,魔術方塊沒有跟到,於是就在板橋放了四十年了吧。

 媽媽帶回魔術方塊時,沒有把我的最後一隻手錶[1936]一起帶回來,只一起帶回一隻火柴盒小汽車。我的最後一隻手錶跟媽媽沒有共同回憶,而魔術方塊和火柴盒小汽車跟媽媽有共同回憶。關於火柴盒小汽車的回憶,以後有閒再繼續。

 媽媽知道我自小以來喜歡看書,經過我書櫥的時候,看見魔術方塊回憶起我小時候的樣子,也還原了魔術方塊當時的擺放方式,對媽媽來說也是一段印象深刻的回憶吧。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1964媽媽開門看到我手提袋的第一句話

「chau khi be chu--o͘h」跑去買書喔。除了一大袋的晚餐,如果我手上還提著其它小袋子,裏面不論是牙膏牙刷、肥皂、洗髮精、酒精擦、內衣褲、襪子、手機、口罩、甚至是球鞋,等等其他用品,她都認為我跑去買書。

 媽媽知道我喜歡看書,不會去買其他無用的蒐藏喜好物如手錶珠寶項鍊皮包戒指皮鞋皮帶、不會去買名牌奢侈品、不會去買電子影音設備、更不用提腳踏車機車房車等等,就只會買書回家而已。當然大多數的情況,媽媽都猜對,就是買書。

 自從開始上班有了收入後,我就自己掏腰包買書,不再利用公共圖書館。上班前十年還頗有上進心好奇心,會買書充實專業知識,只不過完全無法轉換成金錢投資報酬率零而已。之後就開始讀閒書,一樣無法轉換成金錢投資報酬率零,不過由此產生了將近兩千篇的廢文而且集結成七冊,也算是一種極為奢侈又不花大錢的嗜好了。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1963國分教授也在搞正音喔

「貧乏不讀びんぼうbin-bou ,讀ひんぼうhin-bou」二九三頁

 字典都是讀びんぼうbin-bou,也有一些網頁說讀びんぼうbin-bou才對,讀ひんぼうhin-bou不對。不過國分老師獨排眾議說讀ひんぼうhin-bou才對。

 記得二十五年前左右,有個電視節目叫搶救貧窮大作戰,愛の貧乏脱出大作戦,在不斷的重複播放中,我那時知道電視都念びんぼうbin-bou。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1962媽媽的剪紙作品

 不知道要寫什麼,反正可愛就是了。圖案可愛、線條可愛、著色可愛,通通都可愛。

 這些作品是考古出來的,日常生活我感受的剪紙是媽媽的窗花剪紙。紅色的紙,圓形或方形,四折,幾個切角,攤開後就是簡易的窗花剪紙圖案,貼在玻璃門上。年輕時媽媽把玻璃門擦拭的一塵不染透明樣,媽媽和我都常常撞到額頭,於是媽媽自己勞作紅色剪紙圖案貼在玻璃門上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