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抄公版,或以被統治者灌輸的標準答案維生。
谷歌網頁翻譯:「因此,理解的過程非常重要。這個過程使人類獲得了理解的能力,並最終獲得了生存的能力。相反,當我們忽視這些過程的重要性時,我們就會成為我們所獲得資訊的奴隸。它最終會成為一種特定的做事方式,因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例如,如果有人不了解某個數學公式的內容或背景,而只是簡單地認為只需代入數字,那麼他就是該公式的奴隸。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您將永遠不會產生“我明白!”的感覺。因此,人既沒有獲得理解的能力,也沒有獲得生活的能力。你所能做的就是照著吩咐去做。」三九二頁
我的讀書過程,在大學以前,除了國文以外,其餘科目多是有充份理解的,多是有「我明白了!」的感覺。像國文這種在國中時註釋要一字不差的背誦複寫,龜茲要讀成邱慈的莫名其妙不知來由的標準答案,在高中時總算是解脫了。
大學的時候,如此理解過程的崩潰始於微積分。大概是成功嶺軍訓使得第一學期時間大幅縮短,電機系只要會算會應用就好的術業有專攻的原則下,又對英文教科書閱讀不上手,於是「我明白了!」的感覺越來越少,近乎奢侈。
大二上學期的線性代數,我又重拾了這種「我明白了!」的感覺。其實以通過考試得高分的目標來看,最佳策略是活用定理,套入公式算出答案。不過當時我對那本數學系在用的教科書深深著迷,所有名詞的定義、由此而生的定理,都要用邏輯思考推導一遍,只差沒有把教科書放在一旁,自己來或是預測下一步了。雖然無助考試高分或影響其他科目學習的時間,卻有大大的滿足。
大二下學期的傅立葉分析也是如此,老師只會說傅立葉轉換後,就會變成訊號的頻譜。為了理解這句話,我在暑假工廠實習的時候,把另外兩本輔助的參考書念完,才得到「我明白了!」的理解,並且知道如何應用在諸多領域。
電磁學和機率也算是少數能讓我有「我明白了!」的理解感覺的科目。直到米國獅子大學研究所畢業為止,有關光電科目的一部分與電子學半導體相關的科目,很難有「我明白了!」的理解。原因在基礎斷層,近代物理到這些應用科目中間過渡的固態物理或半導體物理不見了,因此我就成了公式的奴隸,甚至欲成奴隸而不得。那些期末成績A至今我感到很空洞心虛。
上班以後,研發微波濾波器時,我把整個研發過程計算方法翻新了一輪。進入網通產品代工製造業後,除了當主要晶片與軟體的奴隸外,我在電路板得到了主權,電路板疊構、線路、佈局、用料無一沒改過,或重新設計過,結果還回饋給晶片的公版設計者。
當然隨著歲月,「我明白了!」的理解感覺,自己知道就好,不用大聲嚷嚷,沒人懂也沒人想聽,既不能拼經濟也不能生小孩。自己充實放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