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網頁翻譯:人類極難將文字語言訊息記憶為一串毫無意義的字符。當我們看到一串字元時,我們會立即解讀其含義。而一旦我們解讀了意義,記憶中就只剩下這種解讀,或者說抽象的意義。因此,「活了一百萬次」變成了「死了一百萬次」。 「準時回家」變成了「不加班」。四六頁四七頁
源於某個地方的圖書館管理員紀錄下來的有趣現象。書本的名稱叫「活了一百萬次」,借書人說要借「死了一百萬次」,書本的名稱叫 「準時回家」,借書人說要借「不加班」。照著文字背誦是極其困難的事。
不過對華人來說難度比較低,訓練有素的緣故。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上學時背課文,長大後當鸚鵡,總是能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背文章我是沒什麼意見,不過要一字不差的背國文課本中的註釋,我就感到太變態了。高中聯考也不會這樣考,然學校就是要用這種方式消耗青少年的精力,抑制青春期的反動思想。
我何以記得媽媽說過的話,主要是媽媽說話簡短、獨特可愛、重複、台語,所以我印象深刻,不會先解讀後再記憶,扭曲變形少,我有把握是原音重現。
我也會注意到媽媽用字習慣和我的差異。媽媽和我很少說話,我的用字遣詞可能是自小以來同儕的共同語。例如媽媽說「be chu買書 khóaⁿ chu看書」,我會愣一下覺得我習慣「be chheh買冊 khóaⁿ-chheh 看冊」,媽媽說「chīn-hō-chia̍h真好吃」,我會愣一下覺得我習慣「chiāⁿ-hō-chia̍h」。如此的用台語白話字原音重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