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2132在鐵工廠鎖螺絲的微波工程師

 谷歌網頁翻譯:「人們可以透過符號基礎、體現知識,然後透過自己的溯因推理將其抽像出來,來學習某些東西或創造新的東西。」一八六頁

 谷歌網頁翻譯:「溯因推理很難定義,但它的特點是“一種涉及邏輯跳躍、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推理”,是一種非邏輯推理。」一一八頁一一九頁

 我的第一份打工是在鐵工廠從事微波元件的開發。其中濾波器機械本體是由一個剖半的鋁管用螺絲組裝,電器特性是由十數隻螺絲插入鋁管內調整深淺而定。因此我就成了每天在鐵工廠鎖螺絲的研發人員。

 當時總經理對我的評價是所有工程師裏最低的,他認為我只會重複做這些作業員在做的事,而不會思考反饋學習心得給他,完全看不到程度的提升。

 於是我就開始觀察其他工程師如何在實驗室裏與總經理互動,他們的程度如何,提升了多少。原來都是一群鸚鵡哦,總經理說什麼,他們就跟著複誦什麼,總經理還洋洋得意的回答,對,就是這樣,這個問題問的好。

 然後我就認清這些人的程度了。米國名校博士總經理拿著米國公司用了三十年以上的公版工具回台創業,這些米國名校還有常春藤的加本土台清交的碩博士工程師的程度就是鸚鵡加奉承文化哦。

 我當然沒有一直鎖螺絲到永遠,與開車一樣,我自己開到人車合一的境界時,就讓司機開了。當我覺得記號接地,完全瞭解濾波器的機械電氣特性,人與濾波器合一的境界時,就不再自己鎖螺絲,改讓作業員技術員助理來鎖。

 在我知道他們的程度後,就開始自己默默研究,加速離職的腳步。原本中午都會趴在桌上午睡的我,每天中午獨自在實驗室操作儀器,量測元件。螢幕上一條長長的曲線,在右方旋轉鈕轉個幾圈後縮成一團,我看書查資料思考後,頓悟就是色散現象嘛。縮成一團的地方就是菱鏡所在的位子,離菱鏡越遠,螢幕上的曲線散的越開。於是我又記號接地書本理論、儀器計算機、鋁管空間位置,全部與我的身體合而為一。才有後來我獨自開發的設計方法與流程。

 當然我不會急著表現我的發現,證明我很厲害。程度就那樣子而已的一群人,沒什麼好秀的。我當時還很阿呆,不知道自己的發現成果具有多少商業價值(後來也沒有因此賺到錢),然而我本能的知道不值得告訴這些程度的人。

 邏輯的跳躍在哪裏,我把菱鏡色散的波動觀念,整合進電路學最基本的電阻電容電感元件,再結合信號與系統中的網路觀念,與鋁管中空尺寸匹配的溯因推理大猜想繼而電腦程式化最終實務驗證成功。

 離職後轉到無線網通電子產品開發工作時,我也是這樣玩的,記號接地,名詞定義理論學說身體化,才能有信心的大改公版,甚至從頭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