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1982找工作就是找空缺

 谷歌網頁翻譯:「正如我之前所寫,工作的本質就是填補眼前的空白。一旦出現漏洞,就會有人遇到麻煩。所以填寫它。這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帶來偉大的成就。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認為工作預先就存在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犯這種錯誤的人往往會要求他們的老闆或公司「定義我的工作」。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事情不可能事先完全確定。首先,有一個「洞」。你可以稱之為需求。首先重要的不是你想做什麼,而是對你的期望是什麼。」三四頁三五頁

 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找工作就是找空缺,台語chhōe khang-khòe 就是找空缺,沒想到華國教育部把它寫成揣工課。所以我一直以來也不贊成把閩南語改為台語,華國教育部華頭華腦華人要把中國閩南語搞爛我沒意見無所謂,但是亂搞台灣台語只會讓福爾摩沙人往索多瑪的路上狂奔。

 養老教授的看法正是如此,找工作就是找洞穴,填滿它。記得管理學名人彼得杜拉克教授說過,世界的需要加個人的專長,就是每個人的天職,意思也同樣是找空缺。

 受到中國台灣人的影響,許多台語說法也北平話化,找頭路、求職等等,也有台語對應的發音。福爾摩沙人不必隨著起舞,接軌米日正念思想才是正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