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廢話之心理療癒

「此外也有使用互補認知的策略。貧富差距擴大,有資產數十兆的大富豪,也有連孩子餐費都繳不出來的貧窮單親媽媽。如此的不公正現象,個人實在是無以為力改變。因此就產生了『貪財小氣的有錢人沒有知心朋友其實很不幸』、『雖然貧窮,然全家人緊密的依偎,精神富足反而幸福』等等之解釋的改變」三一頁

 二十五年前的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社群網路、沒有聊天軟體,網路剛剛普及,只有電子郵件。上班族最大的樂趣,就是轉傳眾多非公事內容。除了清涼美女圖以外,也有許多人生大道理的勵志文。當時我也看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直到退休前幾年,我才發現這類文章好像有什麼怪怪的地方。

 諸如「有錢人不一定快樂」、「嫁給有錢人不一定幸福」之類的,不正是引用文說的互補認知嗎。

 當時我猛然一醒頓悟,這些不全都是廢話嗎。仔細一想,有錢與快樂有四種組合,一、有錢又快樂,二、有錢但不快樂,三、沒錢但很快樂,四、沒錢又不快樂。本來就存在這四種人,只是沒有人正經八百的去統計這四種人的分佈比例人數而已。只要第二種人存在一人,那麼「有錢人不一定快樂」這句話就成立了,也就是事實描述卻沒有什麼資訊量的十足廢話。

 然而這句話的重點不在事實描述,而在心理層面的效果。第一種人聽到這句話的反應大概是一笑置之,沒什麼感覺。第二種人聽到這句話的反應是,對呀、這句話說得沒錯,我就是這種人。第三種人聽到這句話的反應是,我很快樂啊,跟錢有關嗎。唯獨第四種、既沒錢又不快樂的人,會熱心轉傳宣傳廣播聚會時詳加研討舉證這句話的真理性,即第二種人的不少存在。

 八卦週刊雜誌報紙加上當代的社群網路不正是抓住人們的這種心理大幅報導大賺一筆嗎。

 原本是一句毫無資訊量的事實描述廢話,撫慰了眾多奴韭羊的玻璃心碎,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