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模糊的故鄉(之一)肉圓,又找到了。
雖然家裡小巷出口處有一攤高雄肉圓,也偶爾會去光顧,記憶中卻有騎腳踏車去吃肉圓的影像。
終於發現了兩家,都是三角錐的形狀。一家員林肉圓,老闆說自古以來就是三角形。另一家北門肉圓,老闆北斗人,說所有在北斗的肉圓都是三角形的,並且極力推薦自家肉圓會爆漿,世界肉圓比賽第三名。
印象中,本來肉圓不像現在這般大顆,一口一粒,三口就把一碗三粒吃完了。
因此推測肉圓的演進史跟麵包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古早的年代,都是小小一顆。隨著經濟快速發達,一方面消費力提高,越做越大顆,可以吃飽一點;另一方面用料的增加跟不上對應的價格上漲,此乃通貨膨脹現象。
於是發源地乾癟三角錐的員林、北斗肉圓向南北傳播時,就成了圓圓飽滿、大大一顆的彰化、台中、新竹、台南、高雄等地的肉圓了。
P.S. 2014年漏掉的文補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