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外籍新娘的文字煉獄

這禮拜,有團體認為「外籍新娘」帶有歧視意味,於是採用「民主票選」方式,建議教科書使用「新移民女性」較為妥當。

這讓我想到許多其他例子,而產生基本疑問。到底使用新詞彙來淨化我們心裡的「骯髒」與「歧視」速度比較快,或是我們心裡的「骯髒」與「歧視」汙染新詞彙的速度比較快。

便所、廁所、洗手間(お手洗い)、衛生間、休息室(restroom);
收垃圾工、清潔隊員、環保服務員;
空姐、空服員、機艙乘務員;
搬運工人、倉儲管理員、物流經理;
看門工、門口守衛、維安保全員;
接線生、總機小姐、資訊助理;
智障生、心智遲緩、特殊教育;
傭人、家事服務員;
妓女、牛郎、性工作者;
等等。

答案很明顯,我們心裡的「骯髒」與「歧視」汙染新詞彙的速度快得多很多。一開始我們會滿意新創造的詞彙,也注意到新舊詞彙的差異。然而過不了多久,原本的舊觀念幾乎原封不動的移轉投射到新詞彙時,就是到了要再創造更新詞彙的時候了。結果陷入永無止境的文字煉獄。

再回到「外籍新娘」的問題,我估計「新移民女性」也撐不了多久。有「新」就有「舊」,有「女性」就有「男性」,仍無法擺脫「歧視」或「平權」。之後大概還會有「來自印尼的台灣媽媽」、「來自越南的台灣配偶」等等詞彙出現。

我來建議終極版的名稱,「原印尼籍後歸化台灣籍擁有XX染色體的直系一等血親監護人」、「原德國籍後持有德國台灣雙重國籍擁有XY染色體的直系一等血親監護人」。不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