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我既見不得別人好、又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且還看不慣別人的爛

這三種癥狀大概是人群形成組織而運作後,一般人常有的心理,以在公司打工的上班族最常出現。究其根本,不外乎上班族感覺自己付出最多,最為公司賣力,其他人都在打混摸魚,而且三不五時要收拾豬頭捅的一堆簍子。

然而互相競爭的上班族,是否是自私到了極點,又是什麼力量讓大家在組織內合作呢。瑞士蘇黎世大學的Ernst Fehr費爾教授與聯邦理工學院的Simon Gachter柯特教授,從兩所學校找來240名學生做的實驗,其結果還頗像上班族心理。

240名學生(31%為女性)儘量從不同的科系找來,避免彼此互相認識。四個人一組,進行六回合的遊戲,每人在每回合開始前得到20個代幣。遊戲規則是,每一回合每個人決定要貢獻給公共池多少代幣,可以20個全捐,也可以不捐任何一個代幣,公共池會把搜集來的總數增加為1.6倍,然後再均分給四位小組成員。

比方四個人20個代幣全捐,那麼公共池共搜集80個代幣,1.6倍後變為128個,均分後每人拿到32個代幣。如果大家都不捐,那麼公共池就是0個,1.6倍後還是0個,大家手上還是維持原來那20個代幣。如果我不捐,其他三位都捐20個,公共池有60個,1.6倍後變96個,均分後四人各分24個,那麼我手上就有44個代幣,其他三位手上就各只有24個代幣。

實驗結束後,代幣可以換得真的錢幣,鼓勵受測者認真看待實驗,謀取自己最大利益。受測者皆是在小隔間的電腦前作答,完全不知道其他三位夥伴是誰,但是可以從電腦上得知每個夥伴貢獻公共池的代幣數量。而且每一回合結束後,新回合的夥伴,則換做其他新的三位,所以既沒有機會發展出信任聯盟關係,也無法以牙還牙報復。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就是大家一本天下為公的道德情操,為組織奉獻自己最大所能,20個代幣全捐到公共池。如此一來,每個人都能從這個高尚的行為獲利,全部都可以變成32個代幣。然而這種井田制人民公社,系統本身極度脆弱,就像碗背凸面朝上,球在頂端不穩定平衡,稍微細小的擾動,球就掉了下來,宗教的教化力與政治的強迫力似乎效果都不大。

這個細小的擾動就是人類的自私貪婪,就像上面一樣,我不捐,其他人都捐,就可以再從32個代幣增加到44個代幣。當然大家都會自私的這麼想,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都不要捐,不管別人捐了多少。畢竟自己每投出去的一個代幣,只能確保0.4個回來,剩下的要靠其他三位夥伴的貢獻,意即需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實驗結果如何呢,是不是大家都很理性的在匿名、每個夥伴只合作一回的環境下,謀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也就是每一回合都捐0個代幣。答案似乎跟理性預期有落差,一開始大家還會捐10個,可能對烏托邦的理想狀態有所期待,但是又怕受傷害,或是臉皮真的不夠厚,在意他人的眼光,多少捐一點。然後接著每一回合逐次遞減,到第六回合時,只剩下捐5個代幣。每一回合結束,公佈其他三位夥伴的貢獻量後,發現自己虧大了,自己下次也不捐那麼多,自己利益重要,見不得人好。

更精彩的是,六個回合完畢,大家以為實驗結束,準備收工,沒想到教授要求大家再來六回合。這回讓大家可以在每一回合結束後,執行懲罰條款。知道其他三位夥伴的貢獻後,可以選擇是否要以付出自己的1個代幣為代價,指定並且移除對象的3個代幣,最高可以付出10個代幣來移除某個夥伴的30個代幣。

理性的策略應該是,不論別人有什麼行動,自己都不應該做損人不利己的懲罰行為,使自己跟夥伴兩敗俱傷,畢竟這些夥伴以後也不會跟我再合作了。然而大家是否都這麼理性,知道自己最大利益在哪裡呢。一樣地,答案似乎跟理性預期有落差。84%的學生執行懲罰,34%的學生執行過5次懲罰,9%的學生甚至執行超過10次。有四分之三的被懲罰對象是貢獻度在平均以下的夥伴,貢獻太少等同只拿不給。我覺得心裡很受傷,似乎被夥伴欺騙了。看不慣別人爛,要好好的懲罰一番。如此損人不利己的事,就只有一個字形容,爽。

訝異的是,懲罰條款一執行,立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的貢獻度從一開始的12個代幣逐次增加到第六回合的16個代幣。看來這個懲罰,才是理想烏托邦之道啊,貢獻16個已經非常接近理想的20個了。似乎這是個碗面朝上,球在碗底的穩定平衡系統,任何微小的擾動,球在兩邊擺蕩,最終都會回到碗底。任何太過自私,踩著別人爬上去的人都會被拉下來。

有趣的是,240人一半先做沒懲罰條款,另一半先做有懲罰條款,而且事先都不知道接著還有下一次的六回合。結果顯示兩組行為趨勢完全一樣,沒懲罰,大家越捐越少,有懲罰大家越捐越多,而且貢獻度也一致。

回到公司的情況,我捐給公司不見得是錢,大部份是勞力與知識,公司給我的是薪水。薪水不見得均分,不過基於大家都有別人似乎總是領的比我多的普遍心理,均分也算有代表性。同事也不是常換,也有可能與特定部門建立信任關係或累積口碑,不過競爭關係成份仍大,除非我不缺錢,到公司交朋友打發時間。

老闆的立場來講,當然希望公共池越多越好,以比例成長的話,整個團體代幣會越來越多,老闆只看到團體,經常沒空看個人。對個人來講,只要我覺得自己付出比別人多,別人都在打混摸魚,那麼我有可能會開始「擺爛」,但是又不能做的太明顯,還是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最後有可能去扯別人後腿,兩敗俱傷。然而這些內鬥的事老闆或許又不會管太多,因為這些不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懲罰行為,竟然還有助於促進大家貢獻更多。

真是心情很不爽的矛盾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