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一神教與多神教(一)

之前閱讀聖經創世紀裏面該隱與亞伯的故事,延伸到古代漢民族的融合得到靈感,並對該故事整理成文化上的意涵。最近在書店發現了這本書,一神教 vs 多神教,終於有人把這兩者拿出來直截了當的分析比較。
這樣的主題出現在日本並不意外。日本自古以來就是知識的輸入國,擅長消化吸收、整理分析外來知識。雖說日本傳統以來固有神道與輸入佛教,近代以來基督教也進入日本,然而除了婚喪儀式會有神道、佛教、與基督教的形式以外,日本人受宗教的影響層面較小,寫起這個主題可說是暢所欲言。
翻閱一陣子以後,竟覺得有點眼花繚亂,讀得並不是很順暢,可能是還不習慣文體的緣故。該文體使用對話形式,主要由評論家訪問精神分析學者,評論家發問,學者對答。這個訪談文體或許適合雜誌的三頁專題,一本兩百多頁的書全是訪談文體讓我覺得很不習慣。
果然是評論家與學者,講話就是跳躍很快,很多名詞跟抽象概念我是跟不上的。不到十分鐘,還是把它放回書架休息。卻也讓我再次思考這個問題,又比上次多了一些心得想法,整理如下。
沙漠生一神教。遊牧民族在沙漠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水源與避開沙塵風暴。燥熱黃沙中,四周望去,景色幾乎一模一樣,該往哪個方向好呢。這時候就需要一位能當機立斷,強而有力的領導。試想,如果眾說紛紜,領導人說往東,好幾個意見領袖跳出來說往西、往南、往北,吵了半天,可能一場風暴來臨,或者吵太久沒喝水後,整個族群就埋葬在滾滾黃沙裏了。
或許真有一部份人追隨其他意見領袖往西、往南、往北。不管往哪個方向,沙漠中水源稀少,只有一個方向有水源是常態。每一個意見領袖都抬頭望著天(地上只有人跟羊,嗷嗷待哺,其他空無一物),說造物主站在自己這邊。如此遊牧路線之爭幾回合過後,生存下來的那一個族群族長就是領袖。不論哪個族長帶領族群,唯一的神都是同樣那位造物主。
假設每一輪都有東西南北四個選項,三輪過後共淘汰九族,存活一族,存活機率是1/4 x 1/4 x 1/4 = 1.5%,再鐵尺的人也要相信這個族長是神派來的先知,或神指派的領導了吧。君權神授的年代,各地文明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皇帝也稱自己是天子,神的兒子,順理成章的統治。
沃土生多神教。農耕民族耕耘土地,稻米、小麥、玉米、高粱,作物多樣。在環境得天獨厚下,意見領袖特別多,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往東、往西、往南、往北都可以,種的作物也各自不同。自己有自己的意見,不順從別人的領導也生存的下來。
你有山神,我有河神。你有太陽神,我有土地公。隨著農耕社會發展,職業專長分工越細。神的種類也從自然現象擴及到工具、物品、動物、以及人物。形成一個多神多彩的世界。
希伯來聖經,或舊約聖經,創世紀第四章,該隱在伊甸之東挪得之地建立以兒子之名命名的以諾城,就是描述農耕社會的多彩。有牧養牲畜之人、有彈琴吹簫之人、也有銅匠鐵匠等等物質文明。
不知不覺就寫這麼多,先休息一會兒。下回再來推測歸納地理風土造就的人性與形成的神性,而後神性再回來影響人性的比較。
IMG_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