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翻譯軟體加自己微微修改:「回到大學時代的故事。到了醫學部畢業的時候,來自各個醫局的年輕老師會來,尋找畢業生。那時,來自生理學的伊藤正男老師來了。後來成為了權威,當時還是助手。因為生理學是基礎醫學的一種,所以這也是和解剖學一樣不易轉職的領域。我清楚地記得伊藤老師說過,「沒錯,我沒有餓死」。正是因為學生有「做基礎醫學的話就不能吃」的印象,所以才會這麼說吧。伊藤老師身材高大,身材魁梧。那位老師宣傳了「吃飽了」這一點。也就是說,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能不能吃」是最大的問題。」六〇頁六一頁
沒想到戰後日本也曾歷經這樣悲慘的時期,一切以考量能不能吃飽為前提。生理學、解剖學這種基礎醫學可能會吃不飽喔,外科內科小兒科才能賺錢。
我填寫大學志願的時候,也是考慮能不能吃飽,雖然父母都是抱著「任我興趣自由發展」的態度,沒檢查甚至沒問我填了甚麼學校科系,只提醒我填好了嗎,看清楚了嗎。
自小以來我潛意識就知道要跟媽媽一起省錢存錢,雖然要讀大學的當時經濟情況有點好轉,然還不到不缺錢的地步,更不能用到媽媽的老本。當醫生賺錢,主觀條件我怕動物,國一生物課解剖麻醉的青蛙都不敢了;客觀條件,成績不夠,模擬考排名如何自己心裏有數。
於是打開報紙,全是電機電子工程師招募,還寫英文的喔,加上聯考年年第一志願是台大電機,填這個就對了。考上國立電機似乎在邊緣,不過考上私立電機應該還綽綽有餘。聽說私立大同是國立收費,雖然學校小和尚學校穿制服軍事管理,還是填進去吧。接著就是另一段故事了,有閒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