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網頁翻譯:「浪費就是攝取太多東西,但是攝取量是有限的,所以到某個時候它就會停止。出現的狀態是令人滿意的。相反,消費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它針對的是思想而不是物質。因為永無止境,永無止境,永無止境,消費為了尋求滿足感而不斷延續,並逐漸走向極端。我們想要得到滿足,但是我們為了尋求滿足而消費越多,滿足感就離我們越遠。無聊就是從這時候產生的。」三九五頁
這段是國分老師筆記整理法蘭西社會學家與哲學家尚布西亞的論述,對於浪費這個詞的意思用法與我原來以為的差異頗大。我本來以為的浪費是,例如叫了一桌十道大盤的菜,然後每一盤各夾一口吃,剩下的全拿去倒掉,中國在經濟最囂張的時候大約十二年前,我在深圳有看過這種光景。
看來浪費的意思比較接近我說的養豬。原本吃個八十元的排骨便當十五分鐘就吃飽了(疫情後一百四十元),偏偏就是要去吃六百元兩個鐘頭的五星級飯店自助餐(疫情後一千兩百元),這就叫浪費。然而浪費是物理的、身體的,有個極限,再怎麼大胃王,能塞進的食物,花費的錢總有個上限。
然而消費就不是如此了,商人運用大眾媒體不斷灌輸洗腦奴韭羊思想觀念。上班就是要配一杯咖啡才潮,星巴巴是其中的頂級。電腦手機平板就是要用水果牌的,坐在星巴巴裏面,更酷。蛋黃酥就是要排這家的,假日就要去哪裏玩。膩了,沒關係,再介紹新的蛋黃酥跟旅遊景點。看個元宵燈會擠爆捷運站,不是跨個年也是嗎。不用怕奴韭羊會膩,就怕沒被介紹到必吃必喝必買必排必帶。這就是永無止境,不斷延續,花錢解悶,越買越悶,無限循環,終至沒錢的消費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