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龍山寺找尋小時候的味道。寺裏已經沒有這兩樣東西了,只剩下食品工廠生產的包裝完整餅乾產品和鳳梨罐頭,麵龜和糕餅要到龍山寺對面的公園的沿路小巷裏之小攤商家才有。買了一個麵龜35元和一包八塊的糕餅50元共85元。
在公園隨意坐在草坪周圍的欄杆上,吃了麵龜和三塊糕餅。麵龜是紅色外皮包白豆沙餡,跟小時候的味道一模一樣。糕餅跟小時候一樣圓形,一樣花紋,只是變小變薄了,味道一樣鹹鹹,白色糕餅散撒紅色的鹹味來源,小時候不知道是什麼,現在知道是桂花。美中不足的是,冷冷的吃,如果用電鍋蒸過,一定能完全還原小時候的口感口味。
我讀國小國中的時候,媽媽會去龍山寺拜拜,如果暑假期間,則會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應該是初一或十五去吧,我也常常跟著媽媽去拜拜。其實看起來也沒有拜到多麼投入,心誠則靈,重點是媽媽也很喜歡吃麵龜和糕餅。通常我都在進門入口處站著發呆,等媽媽拜完一輪後對我喊「ah hô-- 尾音上揚 kóe--lāi ka ma-mah tang-chē pài」阿和過來跟媽媽一起拜,我就跟媽媽拜最後一禮後,一起回家。
到家後媽媽說「gua chhui mī-ku ka ko-á lāi chia̍h」我蒸麵龜和糕餅來吃,等不及的香噴噴熱騰騰冒煙之美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