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談中翔太提到好幾次『普通』,每次提到這個詞的時候,意思都逐漸改變。出社會後明瞭普通價值觀的翔太,現在回想起來地說『現在來看』,賦予了孩提時代的經歷意義。面談結束前,翔太喃喃自語了八次『普通』給予這個詞想都想不到的意義」九五頁
這段話讓我想起國小五六年級在員林的經歷。學校發一張家庭調查表帶回去填,隔天繳回時老師約談。老師說家境這一欄不宜寫「普通」,要寫「小康」才恰當。我拿著調查表再次返家時,爸爸說不用改,普通就是普通。然後再拿著調查表原樣返校。後來老師有沒有自行更改我就不知道了。
老師的這個行為,不知是否對於普通與小康兩個詞的認知與我家不同,或是在他看來這兩個詞同義,還是當時的政治氣氛充滿著蔣總統宣示我國三民主義模範台灣省已全面進入小康時代的壓力有關。總之普通就是普通。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左方斜對面的鋼琴之家,右斜對面的空中補給還是披頭四的音響之家,再隔個幾戶鄰居的鋼琴之家,這樣才算得上是小康吧。
還有家裏開藥房的同學四層透天一層塞滿小叮噹漫畫,還有四層透天其中一層擺乒乓球桌門庭若市的同學家,才算是小康吧。
直到現在我也認為當時就是普通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